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生产资料、货币、劳动力本身是资本吗?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怎样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种划分有何意义?
【答案】(1)生产资料、货币、劳动力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
(2)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果。但是,资本的现象形态掩盖着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原材料、机器、厂房等,这使人们误以为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这是把物的自然属性和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混同起来了。资本不能离开物而存在,正如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样。但是,生产资料等物成为资本,不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因为它们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资本只有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转变为生产资料,一部分转变为劳动力。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或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①不变资本是指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它的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它的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这种转移是通过具体劳动完成的。转移的价值量,只是进入生产过程时原有的数量,决不会大于它。不变资本一般用字母c 表示。
②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增殖。转变为劳动力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因为资本家所支付的劳动力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了。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的。但是,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一般用字母v 表示。
(4)划分小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这说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可变资本的价值
之所以能够发生量的变化,是因为它转化为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发挥作用,结果才生产出剩余价值。
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这种剥削程度的大小是剩余价值率。
2. 谈谈你对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认识,并说明这些矛盾怎样才能顺利解决。
【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①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②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
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为了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必须加强有力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
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中,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
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也要重视计划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3. 你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如何认识的? 跨国公司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请你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跨国公司的这种作用。
【答案】(1)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大大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大大加强,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问题,对各个主权国家和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也不论是发展水平如何不同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内。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基础上出现的这种全球化现象,其主要推动力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就其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
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经济关系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运动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同时,把资本主义的一些固有矛盾也全球化了,进一步扩大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总之,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微观主体;
③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的矛盾。
跨国公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北京的消费者徜徉于家乐福或沃尔玛超市,把雀巢咖啡、强生润肤露、飘柔洗发水放进购物车时,未必会意识到生活的多彩正是受惠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它们的国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而到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己达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企业兼并步伐的加快。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金额猛增至3.31万亿美元,超过了1990年至1995年并购总额之和。通过企业兼并,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总收入居世界前11位的跨国公司的年收入均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值己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又使它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能量增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