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67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答案】(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进行连续不断的循环,因而也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①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终点是己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因此、它鲜明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就是取得剩余价值,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其片面性在于容易忽视生产阶段,仿佛价值增殖是在流通中完成的。

②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不停顿的再生产过程,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造成的假象。其片面性在于,它使资本主义生产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被模糊了,似乎是为生产而生产。

③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既能反映出资本生产是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也能反映出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是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的条件。其片面性在于,模糊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动机,仿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以上分析表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价值的增殖为目的。在现实的循环中,每一个特殊的循环都以其他循环为前提,而且每一种形式的循环的反复己经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循环的进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并存性),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继起性),是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因此,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2. 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同时也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它公然申明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它不仅不断经受着实践的检验,而且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夹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要受到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他们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能够也应当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2)西方经济学具有二重性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主要内容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各种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具有两重性的。它既把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永恒化,也揭示市场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种种市场失灵的现象。微观经济学就实质内容而言,它只不过用更为现代的数学工具表达了斯密早已用文字表达的思想:自由市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会使各产品实现供求平衡。与此相对比,宏观经济学领域则学派纷呈,争论不断,既涉及理论分析,也涉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正是在这些不同学派的争议中,宏观经济学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宏观运行规律的认识。

(3)应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①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②正确看待现代西方经济学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西方经济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全盘否定,一概排斥; 也不盲口崇拜,全盘照收; 而是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反映资产阶级偏见,掩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本质及其深层

次矛盾的基础理论,必须深刻批判,坚决摒弃。对于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和分析私有制市场经济微观运行和宏观管理的具体理论观点,如关于价格、竞争、成本、利润和总需求管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理论,则应结合我国国情,有分析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即吸收这些理论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共性、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作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总之,对于西方经济学,适当借鉴是必要的,盲日照搬是要坏事的,以为可以用西方经济学取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独立研究更是万万不行的。

3. 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和特点是怎样的?

【答案】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渠道和领域,也就是由国际间资金的借贷、结算以及证券、黄金和外汇的买卖所形成的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

①按市场功能划分

a. 货币市场,是指资金融通业务和借贷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b. 资本市场,是指长期交易资金市场,即资金借贷期限在1年以上的交易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c. 外汇市场,是指个人、企业、银行和经纪人从事外汇交易的组织系统、场所和网络。 d. 黄金市场,是指专门进行黄金买卖的国际性交易市场。

②按市场性质划分

a.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是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由地方性金融市场,到全国性金融市场,最后发展为世界性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过程。

b. 新型国际金融市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欧洲货币市场。同业务活动上具有国际性又受本国金融当局控制与金融法规约束的传统金融市场相比,欧洲货币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

③按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划分

a. 在岸金融市场,它办理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b. 离岸金融市场,专指办理非居民之间金融业务的市场,也是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所有离岸市场结合成整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欧洲货币市场。离岸市场的特点是不受任何国家金融法规条例的限制。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金融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

金融证券化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口益通过直接融资来完成金融活动,而不是通过银行借贷来实现间接融资。对企业来讲,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和商业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可以绕过政府对银行体系的严格管制,还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对投资者来说,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流动性强、收益高,自然是投资者首选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