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与元九书》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与杂律,他还对这四类诗做了界定。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是讽谕诗,取为压卷之作。在他心目中,可以和讽谕诗相抗衡的是闲适诗。狭义的闲适诗概念即指白居易集中自己所整理分类的标明为“闲适诗”的诗作。宝历元年(825)后白居易再没有以“闲适”、“讽谕”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理分类,而实际上白居易一生坚持创作闲适诗。他的作品流传最广的除了《长恨歌》、《琵琶行》之外,就是闲适诗。可以说,闲适诗是白居易诗歌中数量最大、创作贯穿其一生、也是他后期诗歌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笔者按照白居易对闲适诗的定义,参考前人对于“闲适”的理解来重新筛选白居易诗作,从而定义为广义的闲适诗,本论文所探讨的闲适诗即在此范围内。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对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对发扬美刺传统的讽谕诗极为重视,研究很充分深入,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对白居易的闲适诗则不够重视。本文以白居易闲适诗为考察对象,分别考察闲适诗的历史渊源、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渊源、内容、现代意义及对后代文人和海外的影响,以期作出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全文共分八章:
绪论部分在于说明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以及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指出白居易闲适诗研究的不足及其重要性。
第一章首先阐明研究的范围对象,对闲适概念作了界定。从历代作品中对“闲”、“适”、“闲适”以及“闲适诗”的概念进行梳理。“闲”与“适”本为两个词语,有着不同的涵义,随着时代的衍变,“闲”与“适”趋向近似的涵义。中唐白居易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还开始明确地把“闲适诗”作为诗歌的类型之一,从此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题材。
第二章阐述了闲适诗的历史渊源,主要探讨白居易之前及与之同时代诗人创作闲适精神诗歌的面貌。观察出白居易之前的闲适情调的诗歌往往蕴含在山水、田园诗中,笔者挑选出陶渊明、王维、杜甫、韦应物四位对白居易闲适诗创作影响较大的诗人进行探讨,勾勒出白居易之前的闲适诗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探讨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渊源。从儒家、佛教、道教、道家思想入手,并且考察白居易的“中隐”思想,解读白居易丰富驳杂的思想。可以看出,凡是能调适自己难以兼济天下而引起心理失衡的思想,白居易都通通拿来建构自己随缘任运、自由旷达的人生哲学,也直接影响到其闲适诗的创作。
第四章为白居易闲适诗的文本研究。从白居易闲适诗的创作经历及思想动机进行分段考察,并且具体分析白居易闲适诗中意象选择与内容。可以看出,白居易自觉致力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有意识地营造诗意的生活环境,建立一种以人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休闲生活范式和追求游心翰墨的人文旨趣、清雅脱俗的精神享受。
第五章讨论白居易闲适诗的艺术特色,从题材、遣词造句、修辞技巧三方面进行研究其闲适诗特有的风格。白居易的闲适诗拓展了家庭生活和人伦情感的题材,使诗歌题材朝着世俗化、日常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重点选取晚唐五代、北宋几位代表作家探讨白居易闲适诗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客观地衡量白居易闲适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简单介绍白居易闲适诗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
第八章从现代休闲思想、养生思想和现代人文意义来重新审视白居易闲适诗的现代价值,其诗仍然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
总之,白居易闲适诗展现了白居易多面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日常的、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白居易。重新认识评价闲适诗在白居易作品中所处的地位,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白居易,从而得出公正的结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