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揭开了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序幕,这一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迁的步履紧密相随,它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它处于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启蒙时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中间过渡阶段,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前,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在中国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05年以前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被资产阶级改良派捷足先登,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弄潮儿。但1905年以后,历史的发展出现了转折,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甘落后,掀起了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新高潮。
在探索中国社会改造、发展的途径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朱执信、胡汉民、戴季陶、廖仲凯、宋教仁、马君武等人向西方探求真理,对社会主义学说广泛接触,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著文述说,倡谈社会主义,从而在1905年掀起了比改良派的规模与声势更大的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国民党人传播的这一股社会主义思潮成了不少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群体从民生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当时思想界其它的文化思潮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它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传播真正的社会主义带来什么影响呢?中国人在接触外来文化时其心理倾向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又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章。
导论部分介绍当前理论界关于国民党人与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以及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主要从清末民初的国内外形势来阐述各种社会思潮包括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从而剖析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存在着可以接受社会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早期国民党人自身也确实存在接受社会主义思潮的迫切需要和历史条件。
第二章在对早期国民党人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原著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各代表人物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
第三章主要分析早期国民党人未能将社会主义思潮传播下去的历史原因,并对早期国民党人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作用进行了新的审视和总括性评价,提出早期国民党人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扮演着一个思想传播的过渡性角色,它又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章主要论述早期国民党人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这使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曲折历程的认识,并认识到从文化心理层面提高国民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