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上个世纪,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即“五四”前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变革,都会给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注入新鲜血液。1979年——2005年属于改革开放以来,词义的第三次巨变。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气候宽松,文化氛围浓厚,社会背景诸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促使大量现代汉语词语意义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以词语意义的演变为研究对象,选取八个典型词语,通过分析搜集到的各种能证明词义的材料,比较新旧词义,阐明词义变化特点以及缘由,以期从宏观上把握演变的总体趋势。
二十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新词语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大家对新词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新义的关注。而其中的旧词新义由于借助原有词形来体现新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关注者更少,长期被忽视。旧词新义的数量不多,却对语言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语言发展变化当中的重要表现。真实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并与现代汉语的规范工作密切相关。因而旧词新义更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本文所采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语释义。2)《新华新词语词典》等多种已出版的新词词典、公开出版和发行的刊物与报纸。选择在报纸杂志上具有较高使用率的新义。3)百度,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的语料。
同时本文也作了一些定量分析。我们将《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版与2005年版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并借用一些研究者把《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与1996年修订版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把两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
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取8个词语,对比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意义,来考察词义新旧更替的过程。
第二部分,解释旧词新义现象。分别解释新义依附使用原有词语形式的原因和词义新旧更替的原因。我们认为新义依附使用旧有词形,主要是由于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词语意义发生新旧更替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外部原因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两方面来做具体分析。语言内部原因的作用对词义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从内部原因来看,词汇系统可能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词义的演变可能来自于语言的不平衡性。
第三部分,分析1979年—2005年旧词新义的特点。对《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做比较分析,可以得出1979年—2005年旧词新义有以下特点:1.词语新义对行业语的吸收呈增长趋势。其中来自金融方面、科技信息方面、建筑方面、医学方面的词语吸收比例增长较快。2.词义变化具有时代性。3.词语新义对行业语的吸收数量比较分散。4.词语新义多以双音词为主。
第四部分,分析词语新义的定型和规范。
经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词语义项有变化。
(二)一些词语基本意义有变化。
(三)大部分词义有具体到抽象的趋势。
(四)词义变化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词义转移三种变化模式。
(五)词义变化过程中,原有义通过相关引申和比喻引申两种途径引申派生,形成新义。
(六)感情色彩的变化,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文化、认识的变化。
(七)这一时期,旧词新义的突出特点是它具有时代性。改革开放以来, 科技、经济、信息类词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分量、使用频率加大,使得词语意义变化较大,政治类词语词义变化较前一时期小。词语新义对行业语的吸收呈增长趋势。其中来自金融方面、科技信息方面、建筑方面、医学方面的词语吸收比例增长较快。
(八)这一时期,词语新义对行业语的吸收数量比较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