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03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领导制

【答案】价格领导制是指由一个行业中被公认为行业领导的大企业不定期地宣布价格变动,其他公司随之效仿,由此达到统一高价和共同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默契的联合就是大公司通过心照不宣的协同行动来提高和统一价格以垄断市场。这是一个行业的若干大公司能够实行统一的垄断价格而又不至于触犯刑律的最好力一法,其主要形式是价格领导制。在部门中取得支配性地位的最大公司会自然取得价格领导地位; 而在寡头垄断部门有时则是几个主要企业交替充当价格领导。

2. 企业利润

【答案】企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其他非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利润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除了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功能,也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

3. 资本总公式

【答案】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G'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 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

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 固定资本折旧

【答案】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在报废之前是在生产中长期被使用的,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为了保证冉生产的正常继续进行,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把那部分己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若干年后即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按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就称为折旧。

5. 世界货币

【答案】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铸币和纸币的制造和发行,都是由一定的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和认可的。因而,作为世界货币就不能采取铸币和纸币的形式,而必须采取原来的贵金属条块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和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该国的铸币和纸币可以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元。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

(2)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以及财产转移等。

6.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答案】(1)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工人得到货币工资后,要用它去购买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

(2)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由于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必然要影响同量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可见,货币工资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收益和实际生活状况,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越高。反之,由于消费品价格卜涨,即使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有所增长,实际工资也会下降。因此,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会造成名义下资和实际下资的不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总有一些差距,名义工资不能准确反映和说明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

二、简答题

7.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联系如何?

【答案】(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及意义

①划分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固定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资本。它包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卜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 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②划分意义: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顶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

①划分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是指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此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因此称为可变资本。

②划分意义: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惟一源泉。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联系

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在商品生产中,二者相互结合,生产出新商品。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影响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预付总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生产。

8. 为什么会形成生产资本的全球化?

【答案】从根本上说,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1)引起生产资本全球化投资国方面的原因:

①为了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供应

与国际贸易相比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开办企业,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小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用投资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现代化装备,提高原材料质量,改良原材料品种,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②利用廉价劳动力

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跨国公司力求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建立和收购子公司,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以供本地销售或返销母国。

③占领销售市场和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