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中小资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和发展,它们与大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大企业在主要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不存在了。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是多力一面的:

①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因为社会生产力存在多层次性,生产部门有多门类性,社会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就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中小企业独立经营,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专业性高,提交额低,因此活力较强。而且,一般来说,它们的存在对大企业也是有利的。

③从上层建筑看,资产阶级国家为了解决失业问题,保障社会安定,也采取一些支持、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

④大企业通过购销关系、承包合同、外围协作等形式,把各式各样的中小企业联结成网络,从事产品的生产与行销。这既有利于自身节约投资,也起了组织与协调众多中小企业活动的作用,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秩序与稳定性。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是一种共同存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

①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是并存着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就业人数以至产值上都会超过或者大大超过大企业。

②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相依存。大企业为了利用中小企业的人力和设各,避免自身“大而全”,节省自身的投资,需要发展与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与大公司保持联系,可在市场、技术、资金方面获得相对的保障。

③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及资金协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和支配与反支配的抗争。

2. 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你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应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1)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主要体现在: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

(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①必须更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

要使发展中国家对维护本国的自然资源拥有充分的主权,制止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的掠夺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②必须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

这主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稳定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通过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价格联系起来的指数化力一式,避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稳定汇率,改善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的条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

③必须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

发达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工业产值,在工业技术转让方面采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以改善其落后的经济结构。并通过国际立法,限制发达国家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损害。

3. 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答案】(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进行连续不断的循环,因而也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①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终点是己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因此、它鲜明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就是取得剩余价值,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其片面性在于容易忽视生产阶段,仿佛价值增殖是在流通中完成的。

②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不停顿的再生产过程,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造成的假象。其片面性在于,它使资本主义生产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被模糊了,似乎是为生产而生产。

③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既能反映出资本生产是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也能反映出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是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的条件。其片面性在于,模糊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动机,仿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以上分析表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价值的增殖为目的。在现实的循环中,每一个特殊的循环都以其他循环为前提,而且每一种形式的循环的反复己经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循环的进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并存性),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继起性),是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因此,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4.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答案】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产品、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1)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金融创新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狭义上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①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它是在原有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对利率、汇率或股价等变动的预测,来规避金融风险或获得收益而创造出的新型金融工具,也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

②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市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 欧洲货币市场

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美元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该国货币交易的市场,它把各国的金融市场互相连接起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一体化。可以说,金融市场国际化是金融市场创新的趋势。

b. 金融衍生交易市场

伴随着上述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金融衍生交易市场在近十多年来也相应得到快速的发展。 ③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主要包括构成金融体系的金融组织制度和规范金融秩序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组织制度创新主要指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的交叉和渗透,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力一面的创新。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中,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频繁的国际金融创新及其所带来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各国监管当局和专门的跨国监管组织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

(2)金融创新的影响

金融创新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金融创新增加了社会效益,推动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也模糊了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界限,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威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①金融创新的积极影响

a. 金融创新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了自主融资的渠道,打破了金融机构之间分业经营的限制,加强了市场竞争,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

b. 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增加了企业、居民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可能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推动了经济发展。

c. 金融创新为单个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越来越多的工具和手段,提高了规避风险的能力。 ②金融创新的消极影响

a. 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