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测试之社会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即个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性别恒常性又包括性别的时间恒常性、性别的情境恒常性、性别的非动机性。

二、简答题

2. 简述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

【答案】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和改变事物、他人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力量。影响力是一个矢量,可以通过方向和大小两个指标来衡量。影响力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也是领导者具有领导能力的标志。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1)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是社会、组织赋予领导岗位的,具有强制性,迫使被影响者服从。强制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肉体折磨、经济制裁、心理挫折、消息封锁、舆论围攻等。权力包括暴力和威胁。权力影响力来源于群众的统一意志。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来源于他对群体内的资源的控制,其中包括物质资源控制、社会资源控制和精神资源控制,而这些正是群体成员们所需要的。

(2)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自身具有的、对人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和敬佩的基础上的。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有四个:

①品格因素,主要包括付出、使命、上进、道德、品行、作风。优良的品行使人产生由衷的敬爱感,能吸引或诱导人去仿效;

②智能因素,包括知识、技术、智力和能力,具有较高水平智能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

③感情因素,感情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能使人产生亲切感;

④领导艺术,即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创造性方式、方法,又称为领导技巧。

3. 什么是爱情?爱情有哪些类型?

【答案】(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人对异性产生的兼具浪漫色彩和性色彩的高级情感。

(2)爱情的类型 ①诺克斯和斯波拉科夫斯基(

成熟之爱两种类型。

②马斯洛(

③伯斯切德与沃尔斯特(

④凯利(

型:

a. 圆熟爱。亲密、激情与承诺都很高,三者交互作用,表现出爱的本质。这种境界很难达到,只有在新婚蜜月期才可能有较多表现。

b. 友伴爱。亲近和承诺高,激情很低。这种爱比较平淡,较多地发生在青梅竹马的两性之间,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

c. 愚爱。激情和承诺很高,亲近感很低。两人刚认识就产生激情,许下结婚的承诺。但因为彼此不十分了解,激情会随时间慢慢淡化,变得感觉陌生而不和谐。

d. 浪漫爱。亲密与激情很高,承诺较低。两个人都较少考虑结婚和终身相守,结婚之后也喜新厌旧、寻找婚外情人。

e. 喜欢。亲近感很高,激情和承诺都很低。两人彼此熟悉、欣赏与契合,出于友情或认同感而建立起婚恋关系。

f. 欲爱。激情成分很高,亲密感很低,承诺只发生在一见钟情的时候。两个人一见钟情,激情过后爱情也就枯萎。

g. 虚爱。承诺很高,亲密和激情偏低,结婚多年但缺乏亲密和激情。

h. 无爱。两人之间三个成分都很低,只是普通朋友或视为路人。

⑥最著名也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是由约翰•阿伦•李(

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和三种次要的类型。

a. 三种主要类型

激情之爱。是一种包含性爱渴望的激情性情绪感受,恋爱者追寻理想中的情人形象,注重外貌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重的罗曼蒂克色彩。

游戏之爱。是一种放荡和玩乐主义的爱,较少长期性承诺. 更多游戏色彩,不会较多地投入真实情感。

友谊之爱,是一种爱恋与情谊间的联结,带着深厚的感情,享受对方的陪伴,从事相同且共享的活动。两人之间的关系显得轻松、自然。

b. 三种次要类型

狂热(占有/依赖)之爱。这种爱情近似于着魔,对对方的意念占满全心,经常对彼此的关系焦躁不安,再三要求对方保证其爱情的真实性,并充满嫉妒等强烈情绪。

)把爱情分成浪漫之爱和 )把爱分为以需求及依赖为基础的爱和以自主及给予为基础的爱。)把爱情分成友谊之爱与激情之爱。 )把爱情分成激情爱、现实爱及利他爱。 ⑤在斯腾伯格的三角理论中,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成分不同组合,形成了以下爱情关系类)提出的。他把爱情

理性(购物单式)之爱。这种爱情是现实性的,注重对方的客观条件,核算自己在爱情关系中的收益和成本,选择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伴侣。

利他之爱,是一种只关注对方幸福,不求回报的爱。其表达方式是温和且低调的。

每一种次要类型都由两种主要类型组成,但在合成后并不同于原来的主要类型。狂热之爱是由激情之爱和游戏之爱合成的,理性之爱是由游戏之爱和友谊之爱合成的,无私之爱是由激情之爱和友谊之爱合成的。

4. 试分析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利用自我概念功能的途径。

【答案】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生理自我特征、心理自我特征、社会自我特征以及关联自我特征的态度,它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成分。

(1)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以及决定人们的期望。

①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对自己的理解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②决定个人对经验的解释。经验对于个人具有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获得相同经验的人们对于经验的解释可能很不同。人们倾向于按照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③决定人们的期望。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的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我概念。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期望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2)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利用自我概念功能的途径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了解并利用自我概念的功能,促进受教育者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对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利用自我概念功能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正强化。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组织积极有效的班级互动,引导学生把优势表现出来,获得自信,强化积极的自评。同时积极有效的学生互动有助于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客观、全面,从而提高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一致性,这会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正强化。

②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实践证明,个体在活动中经常获得成功,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因此,在组织他们广泛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教师要教育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恰当的目标,保证自己经过努力能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大的目标。

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潜能。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本途径。人是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参加的实践活动越丰富、深入,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深刻,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