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财政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答案】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对个人所得是否征税及征收多少,会影响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最终影响个人的储蓄率。
(1)在对储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
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由于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的消费与储蓄水平同时下降了。因此,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在对个人所得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下降,会按其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消费。
(2)在对储蓄利息征税的情况下
当对储蓄利息征税下时,使得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即未来消费的价格变得昂贵了,而当前消费的价格相对下降了,个人将增加当前的消费,于是产生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此时的收入效应在于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导致个人用其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或未来的消费; 而替代效应是指在对利息所得征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使未来的消费价格变得昂贵,降低了人们储蓄的意愿,从而引致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
(3)所得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①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
②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
③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于储蓄增加;
④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
2. 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答案】经济基础设施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本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水、电、气、废物处理和其他类似的设施。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下列一些明显的特点:
(1)基础设施的规模一般很大,设备笨重,配送网络庞大,因此,资本成本要比维护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得多;
(2)在总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成本必须在项目开始运营之前就己发生,或者说,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沉没成本很高;
(3)基于上述两种情况,基础设施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很大,从而降低了基础设施服务的
可竞争性;
(4)基础设施的高资本成本和沉没成本、建设周期和回收周期长,再加上不规则的收入流量,导致比较长的债务偿还期和较高的平均债务一权益比率。
3. 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案】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一一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①排他除和非排他性;
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险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某种私人商品和服务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4. 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背景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取消农业税的历史背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全局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保障农民的权益,在农村实行休养生息的税收政策。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诀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加快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要靠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过重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
①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里程碑。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史上的一次巨变,标志着我国税收从此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
②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原农业税是不同于工商税的一个特殊税种,它的课征对象是农业总收入,但不扣除成本费用或己税的生产耗费,这明显有悖于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的原则。
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别的步伐。
5. 运用IS-LM 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
【答案】IS-LM 模型中的IS 曲线和LM 曲线,在固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决定总产出和利率。IS 曲线描述了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总产出的组合,LM 曲线描述了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和总产出的组合。由于在其他任何利率和产出水平条件下,至少将有一个市场无法实现均衡,因而市场的内在机制将推动经济活动朝着位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处的共同均衡点移动。为了分析长期中的IS-LM 模型需要引入潜在产出水平,如图所示。
图 运用IS-LM 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
观察上图可知,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增加使IS 1曲线右移到IS 2,在短期内经济活动移至点2,此时利率上升到I 2,产出增加到Y 2。由于产出Y 2超过潜在产出Yn ,故价格开始上涨,真实货币余额开始下降,LM 曲线左移。只有当LM 曲线移至LM 2且均衡点为点3,即产出再次回到潜在产出水平Yn 时,价格水平才会停止上升,LM 曲线才不会继续位移。在点3代表的长期均衡位置上,利率升到更高的工3,产出则维持在潜在产出水平Y n 上。实际上,长期中发生的是完全的挤出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LM 曲线移到LM 2,从而使得利率大幅度升到I 3,导致私人支出下降到这种程度,即足以完全抵消财政赤字增加的扩张性效应。因此,从IS-LM 模型来考察,虽然短期IS-LM 模型中LM 曲线并非垂直,不会发生完全的挤出效应,但在长期中这种效应的确会发生。
6. 试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答案】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1)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同其他税类比较而言,商品课税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课征普遍
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具普遍性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