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西周的建立并未改变夏商以来的国家形态,而是以损益之道继承原有制度,以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相结合,统治天下万邦,于是构成天子、诸侯、大夫、士的权力等级体系。公子作为诸侯之子,以宗法制度确立政治身份,但是春秋时期宗法和分封制度都难以为继而新制度又未确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公子的命运也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升降而沉浮。本文试以春秋国家形态为背景,以宗法和分封制度为线索,分析影响春秋公子命运的诸多因素。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简单内容。西周建立后的国家形态和政治惯性是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实施必不可少条件。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春秋公子的范围、嫡庶身份的确立及由此而产生的在家、国方面的待遇差别和政治分化。春秋公子嫡庶有别,因此在命名、教育、居住、服饰、政治上的待遇也泾渭分明。但是春秋之际,春秋公子的政治分化因人而异,体现了春秋宗法和分封制度的崩溃。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影响春秋公子命运的因素。春秋之际,宗法和分封制度瓦解,春秋公子已不能按照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制度取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而是通过权力斗争来取得自己的前途,因此个人的素质在决定命运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宗法因素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在发生作用。笔者认为影响春秋公子命运的因素如下:宗法观念的强弱、国内执政的态度、公子自身的素质、公子配从人员、诸侯的援助。
第四部分简单叙述了春秋之际公子的历史作用。他们凭借自己的宗法地位而处于政治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在塑造政治格局、促进民族交流和地域的局部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方法和比较法。首先,叙述西周立国后实行的宗法和分封制度,这是春秋公子这一群体产生的前提条件。其次,讲述在宗法制度下春秋公子嫡庶身份的确立及由此而来的在家国中的地位差别。再次,分析影响春秋公子命运分化的各种因素。最后,阐述春秋公子的历史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