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六书例解》研究

关键词:杨锡观,《六书例解》,六书,隶变,兼书

  摘要





《六书例解》研究

摘  要

    本文拟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的缘起。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对清代“六书”学研究的评价。清代是《说文》学研究的鼎盛时期,不仅出现了像段玉裁、王筠、朱骏声、桂馥这样的《说文》大家,亦有不少默默无闻的文字学家,而今人对清代小学的研究更侧重于整体上的高度评价和对极个别具有突出成就的文字学家的研究,缺乏对清代《说文》专书的研究。因此,急需对清代《说文》类专书进行彻底的研究,为清代《说文》专史的研究打下基础。其二,研究的原则。王宁先生屡次呼吁:提倡学术史专书研究,清理我们的学术家底,一本一本研究清楚,为今后写好通代语言学学术史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本文遵循王宁先生的观点,对杨氏《六书例解》进行专书研究。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比较论证,参考杨氏同时代文字学家及近现代文字学家对“六书”的研究成果,论证杨氏“六书”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不足。其三,《六书例解》专书研究的现状及必要性。《六书例解》是清代杨锡观的一部文字学著作,该书集中反映了杨氏的“六书”学理论。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该书做过详尽的研究。本文旨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王宁先生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对《六书例解》中“六书”理论及杨氏对隶变、兼书的论述作全面的考察,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同时也为今后“六书”研究提供借鉴。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生平、写作目的及其成书。这一部分参考相关文献,考证作者生平及其著述。杨氏好学不倦,着有数本文字学著作,有自己独到的文字观。杨氏著述《六书例解》,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补充“六书”例字,通过大量的字例来分析“六书”;二是为了纠正因隶变而误认的字,还原文字本形,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六书”真谛。关于其成书,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文学修养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该书的版本、体例。穷尽式地搜集所能见到的所有版本。该书的体例较为简明,杨氏按照许慎对“六书”次第的顺序逐一论述和举例。故本文亦是按此顺序剖析杨氏的“六书”观,并结合近现代学者的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第四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杨氏“六书”理论的分析和阐述,集中体现杨氏的“六书”观。本文以《六书例解》中杨氏“六书”次第的顺序依次对其“六书”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古文字和今人的观点验证杨氏所举字例及其观点的正确性与不足,以便能够给其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第五部分主要对《六书例解》中其他文字学理论的总结和分析,为两部分。其一为兼书,兼书是清代学者普遍提及但未像现代学者那样深入分析和明确提出的文字学观点,杨氏在该书中亦有所提及,故本文对此进行单独解析。第二为隶变,杨氏在该书中多次提及隶变对汉字构形的影响,许多观点和今人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故特分析杨氏关于隶变对汉字构形影响的见解及价值。

    第六部分对杨氏及其《六书例解》的总体评价,肯定其价值,否定其消极或错误的地方,给其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