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857地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规划
【答案】城市规划是指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的安排。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它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2. 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答案】科恩的多级世界模型是柯恩在其1973年出版的《分裂世界中的地理与政治》一书中提出,反映了世界的地缘政治形势。他首先认为世界并不像陆心与陆缘理论那样存在战略空间的统一性,而实际存在的却是分裂的世界。他把世界分成两个等级的类型区。第一等级是世界性的,称之为地缘战略区; 第二等级是区域性的,称为地缘政治区。第一等级根据战略特点分为两个大区,一个是海洋贸易世界,另一个是欧亚大陆世界。它们分属于两个集团。第二等级是根据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相对一致性而分出其地缘政治区。
3. 文化特质的源地
【答案】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 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4. 地理物象
【答案】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5. 人地适应论
【答案】人地适应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和协调; 二是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强调人类开发利用
自然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6. 商业中心
【答案】商业中心是指由许多不同类型的零售商业布局在某一地区而形成的商业集中地区。从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城市商业中心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规模体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城市的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分为都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和特色级四个等级。
二、简答题
7. 简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答案】根据区域在生产力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的差异,把区域发展分成三个不同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初级阶段)
①初级阶段发展特点
a. 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
b. 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
c.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d.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②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要是利用某一个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促进区域的发展,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2)工业化阶段(成长阶段)
①成长阶段发展特点
a. 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
b. 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
c.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d.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e.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f. 资源面临枯竭; 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g. 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②成长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此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人地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生态关系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因此,区域经
济发展的战略是在重视经济总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把经济的发展纳入良陛发展的轨道,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①综合发展阶段发展特点
a. 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b. 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生态产业发展迅速。
②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经历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中级阶段之后,人类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优化布局,发展生态经济。在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如信息产业,高科技电子产业。生态产业异军突起,给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经济质量显著提高。
8. 试述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过程
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扩展扩散是指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他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政治变化。
②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③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是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的,它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方式主要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④主权的变化
主权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①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两极对抗的格局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逐渐解体。其主要冲击有:
a. 对两极格局第一个重要冲击就是新中国的崛起。
b. 西欧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对抗格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