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2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4. 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二、分析题

5. 双宾语句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式,请回答什么是双宾语句? 并以汉语和英语双宾语句为例说明构成双宾语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双宾语句的含义

双宾语句又称双宾式、双宾句,是指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既涉及人又涉及物,因而带了两个宾语,而两个宾语间又没有结构关系的句子。例如“王老师教我们英语”、“他送你两本书”。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称间接宾语,或近宾语,如上例中的“我们”、“你”; 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称作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如上例中的“英语”、“两本书”。

(2)构成双宾语句最重要的条件

英语双宾语句中只有给予义,汉语的相应语句中有给予义和取得义。

汉语的双宾语句中除了存在给予义构式外,还存在取得义构式。此构式典型地指称如下这一事件:施事有意识地行动,动作是一种将受事传入的行为,涉事因此而受到损失。

英语的双宾语句表不一个构式,其构式义为“给予”,可以定义为:施事有意识地行动,动作是一种传出受事行为,涉事因此而获得利益。

因此,从汉语和英语双宾语句可知,构成双宾语句最重要的条件是其动词只限于“授与”义、“教示”义的几类动词,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中可作如此解释的动词,否则,不能带有双宾语。

6. 分析下列各词的构成方式,指出其各属哪一大类,什么小类。

妹妹 妻子 动力 甚至 构成

踌躇 国立 砖头 悠然 姥姥

【答案】(1)“妹妹”属于重叠式合成词,由相同的词根语素“妹”重叠构成。

(2)“妻子”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语素“妻”和后缀“子”构成。

(3)“动力”属于偏正型合成词,由前一词根“动”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力”。

(4)“甚至”属于联合型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5)“构成”属于补充型合成词,由后一词根“成”补充说明前一词根“构”。

(6)“踌躇”属于单纯词,是双声联绵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7)“国立”属于主谓型合成词,前一词根“国”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立”陈述前一词根。

(8)“砖头”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砖”和后缀“头”构成。

(9)“悠然”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悠”和后缀“然”构成。

(10)“姥姥”属于单纯词,是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姥”重叠构成。

7. 分析下列句中“是”的词性和意义。

(1)我是昨天通知他的。

(2)天安门广场是花的海洋。

(3)他是有点儿笨。

【答案】(1)该句“是”是助词,表示强调“通知他”的时间是“昨天”。

(2)该句“是”是系动词,突出天安门广场上花的多。

(3)该句“是”是助词,表示承认“有点儿笨”的事实。

8. 有人把“桌子”“椅子”的“-子”、“坐着看书”“吃过饭”的“-着”和“-过”都称作“词尾”。根据所学语言学知识,试分析:“-子”、“-着”“-过”与英语中的“dogs" (“狗”的复数形式)中的s (复数标记)是否具有同一性? 如何看待以上汉语中的后附成分“-子”、“-着”、“-过”?

【答案】(1)不具有同一性

“子”属于汉语词语的后缀,“着”、“过”属于汉语的动态助词,英语中的“-s ”属于词尾,因为词尾并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dog 加“-s ”变为了复数形式,但是词汇意义并没有改变。

(2)汉语中的后附成分的演变

后缀“子”由词根演化而来,是汉语名词的标志,其他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它以后便转为名词。“着”、“过”是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前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 后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形状。它们都不属于词尾,因为它们都不能改变词语的语法意义。

9. 汉语语序灵活还是不灵活? 请结合下列语句的分析进行说明。

(1)我吃饺子。

(2)饺子我吃。

(3)我饺子吃。

(4)一锅饺子能吃五个人。

(5)吃饺子,我。

(6)饺子吃,我。

(7)吃我饺子。

【答案】(1)汉语的语序不灵活

汉语的语序是不灵活的,语序是汉语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是不能随意变换语序的。

(2)例句分析

例句中,句(1)是汉语“主+谓+宾”的正常语序,其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饺子”是“宾语伙句(2)将主语和谓语置于宾语之后,仍然可以表达“我吃饺子”的意思; 句(3)语序不对,不能将宾语放于谓语之前; 句(4)的结构是“主+谓+宾”,“能吃五个人”表示结果; 句(5)主语“我”置于谓语后面,表示强调要吃的是“饺子”; 句(6)语序不对,宾语不能位于谓语之前; 句(7)是动宾结构,其中“我饺子”是省略了“的”的定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