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825语言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2.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3. 句群

【答案】句群是指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又称句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一层句群和多重句群。例如“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4.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5.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7.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8.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 平仄相间

【答案】平仄相对,是指一联之内的两句上下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上下对应相反。在近体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适当注意平仄变化,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使作品获得音乐美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10.层递

【答案】层递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二、分析题

1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或句式并用层次分析法加以分析。

(1)你这样做明显是对组织原则的违背。

(2)有人告诉我明天下午将有场大暴雨。

【答案】(1)主谓谓语句。

你 这 样 做 明 显 是 对 组 织 原 则 的 违 背

(2)兼语句,双宾句。

有 人 告 诉 我 明 天 下 午 有 场 大 暴 雨

12.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 请举例说明

【答案】(1)词语锤炼的内涵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

①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不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词语,就没有词语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厚等效果。

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要力求准确、贴切,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要力求色彩鲜明。例如鲁迅还在《孔乙己》中对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情景作了这样的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排”字,用得精彩。透过“排”这一动作,可以看出一些具体情景:一是九文大钱来之不易; 二是大钱少; 三是用那斯文郑重的付钱方法暗示出孔乙己的拘谨迂腐,但又那么善良、朴实。本来付铜钱是可以用“交出”、“付出”这类词语的,但只有这个“排”字,才能写出孔乙己个性化的动作和神情。

②声音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