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814综合考试A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955年我国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凡事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是,并不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异读及土话成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订,轻声及儿化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性地吸收;

(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能进入普通话,地方性强,只在较小范围内使用的词就不应该加以吸收。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及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

(3)语法力一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规范的是著作中的一般而非特殊用例。

2.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记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人民创制各种汉语记音与汉字注音法的经验总结。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有:

(1)汉字的注音工具

用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注音都有很大的缺陷,前两种要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易识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注音符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也不够方便。《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各种缺点,能够准确地给

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需要。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事实证明,《汉语拼音方案》正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此外,《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3. 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有什么意义?

【答案】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能够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基本词汇及一般词汇在词汇系统中的不同地位,更好地了解词

汇的稳固性与历时变化的轨迹;

(2)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日常所需的词汇,促进词汇的健康发展。

4. 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概念各自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举例说明。

【答案】(1)异体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柏(栢)、冰(氷)、耻(恥、劫(刼刧刦)”等。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2)古今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旧”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3)假借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汉字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己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5. 下列四组复句的后一分句,有的能加“但”或“却”,有的不能加能加的请加上,并说明意思的变化:不能加上的请说明不能加的原因。

①a 他这个人既聪明,又能干。

①b 他这个人既聪明,又黑心眼。

②a 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心眼好。

②b 他一方面说你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又说你蛇蝎心肠。

③a 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尊重你。

③b 无论你说了他什么坏话,他都记在心里。

④a 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也是个聪明人。

④b 如果说你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就是个笨蛋。

【答案】①b 的后一分句可以加“但”或“却”; ②b 的后一分句可以加“但”,加了以后原并列复句变为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是对立的关系。①a 和②a 之所以不能加,是因为原句中的前后

两分句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但”表示转折,一旦加上就会造成语义关系的矛盾。③为条件复句,④为假设复句,加上“但”或“却”都会造成语义上的矛盾。

6. 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①奥运会奖牌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②浩瀚太空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③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崛起

【答案】①奥运会奖牌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②浩瀚太空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③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崛起

这3例中,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是一个词(名词),谓语也只是一个词(动词);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则是一个短语(名词性短语),谓语也是一个短语(动词性短语)。

7. 简述汉语吸收汉语外来词的形式,并举例说明外来词的汉化。

【答案】(1)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例如:法兰西、巴尔于、镑、加仑、模特儿、摩托、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喇嘛等等。引进外族有、本族所无的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四大类:

①音译

a.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例如: 休克(shock 英) 扑克(poker 荚) 奥林匹克(Olympic 英)

苏打(soda 英) 巴士(bus 英)

沙发(sofa 英) 苏维埃(COBeT 俄)

b. 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

苦力 逻辑 幽默 模特儿 维他命

②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