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628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补充医疗保险

【答案】补充医疗保险是许多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通过保险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2. 储蓄医疗保障

【答案】储蓄医疗保障也称为强制储蓄医疗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下的医疗保障,所筹集的医疗基金既不是强制性纳税,也不是强制性缴纳保险费,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纵向”筹资,是基于自我负责精神建立的一种制度。

3. 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答案】中国政府于2000年9月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各基金。它肩负着化解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中出现的历史债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的重要职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持良胜运行的重要保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政府直接筹集、管理。它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单位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4. 失业保险

【答案】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5.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答案】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解释

社会福利是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这三者以外的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其内容包括公益性福利、职工福利、妇女和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及住房福利。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一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2)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

社会福利按照其不同的项目面向特定的群体,其范围较广; 社会优抚仅针对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

②从保障性质来看

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社会优抚是对特定优抚对象给子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③给付方式来看

社会福利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 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等形式。

6. 农村扶贫

【答案】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开发式扶贫两种。

②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而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质。

7. 贝弗里奇报告

【答案】在1941年,英国政府委托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负责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这个计划于1942年底以《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又称贝弗里奇报告)为题发表,报告提出在战后,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障应当采取三种方式,即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的国民补助和作为补充基本保障的自愿保险。

贝弗里奇报告还认为,英国的社会政策应以消除贫穷、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等五大祸害为目标,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国民保险制度。

该报告提出了社会保障的六项原则,即:①按统一标准发放补助金; ②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捐; ③将负责的行政部门统一起来; ④领取的补助金的数额应当适当; ⑤普遍性原则; ③类别原则。

8. 系统性风险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的系统性风险,是指对基金而言是外部的、无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缺陷风险。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是指贯穿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始终,并对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具体有:

(1)权利保障原则权利保障,即将获得保障视为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书,规定了成员国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2004年中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作为宪法中一项纲领性权利,生存权保障成为社会保障立法的最基本原则。现代人权最基础的权利就是生存权,而宪政国家对于生存权的立法保障就是通过社会保障法体系来实现的。因此,权利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2)社会共司责仟原则

通过强制立法建立社会共同责任机制,使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

国家要承担诸如提供基本保障、监督管理补充保障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自我保障等方面的责任。 要注意发挥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及个人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立法的形式逐步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促进社会保障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保障形式的多层次化,为建立多支柱社会保障法体系奠定基础。

(3)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制定有关社会保障的项目及标准立法时,必须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国家、社会及社会成员可能承担的财力和物力。现阶段,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

(4)社会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的一种转移,这种转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公平。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长期、稳定、和谐发展机制和经济长期发展的维系、润滑、保障机制的根本要求。所以,社会保障是实现公平的一种政府机制,但是这种公平必须和经济发展的效果结合起来,否则,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普遍性是指社会保障覆盖对象是全体国民,而特殊性则是要求根据不同的社会成员,制定不同的社会保障标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就是要把全体公民纳入保障范围,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本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地区发展状况,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10.如何理解政府在军人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与分配中的作用?

【答案】(1)政府在军人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中的作用

①在军人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军人不缴纳任何费用,军人社会保障资金通常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这种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来源单一,国家承担一切保障项目,负担过重,致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