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综合复试之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早期教育

【答案】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儿童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旱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素质,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与正规的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2. 幼儿园

【答案】幼儿园是我国学前儿童集体教育机构的名称,这一名称源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名称的规定。我国幼儿园既区别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各级教育机构,同时也不归属于那些以幼儿为对象的纯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3~6岁,其任务是对幼儿实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社会福利性,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1998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约指出生存与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

第六条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也体现了对幼儿发展权利和保护的重视。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由于体、智、德、美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要能推动幼儿的这几方面都发展,要进行整体设计。

(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幼儿的发展除了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发展,也应有社会性的、情感的、交往的和道德的等方面的发展。

(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5)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过程。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符合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主动地活动,力求使幼儿的活动性贯穿于活动发起、进行和结束的全过程中,使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且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6)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关联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时代的召唤和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幼儿教育应顺应社会的需要,在幼儿教育现有目标基础上渗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4.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在于:

(1)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

(2)游戏有利于儿童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儿童探索行为的发展

(5)游戏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6)游戏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7)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5. 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和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幼儿园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两者合作的优势,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并不是要求幼儿园一定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搞子}么大型活动,参与社区的活动也并不一定是增加教师与幼儿负担的额外工作,幼儿园完全能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中去,二者应当、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一旦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将大大扩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不仅仅对幼儿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在幼儿智力、科学素质、分析和解诀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也有独特的作用。

(4)是否能开展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社区环境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敏锐地抓住问题,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情或现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与社区结合可以贯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结合还缺乏经验。所以在结合过程中,幼儿园要注意以上几点,使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合作的效度。

三、论述题

6. 案例点评

裤子尿湿以后

晚饭后,小朋友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的到来。只有媛媛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我(老师)走过去,轻声问她:“你怎么了,可以告诉我吗? ”她说:“刚才上厕所时,我的裤带儿太紧,脱不下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我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她听我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我还跟她拉勾儿,发誓保密。

我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下来,盖上被子,等她家长来接她。

我看她表情很不自然,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儿吗? ”她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夸我是好孩子。”我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穿裤带太紧的裤子,万一解不开裤带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尿过床,也都尿过裤子! ”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笑得那么真诚。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答案】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幼儿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言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案例中的教师尊重幼儿,能替幼儿保守秘密。在得知媛媛尿裤子后,该教师安慰幼儿说别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并承诺不会告诉别人,这就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

(2)爱护幼儿,案例中教师耐心地帮幼儿换衣服,让其在寝室等家长; 并拿自己和其他人小时候都尿过裤子为例,让幼儿放松心情。

(3)案例中教师能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很具体地告诉孩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做,也顾及了幼儿的自尊心。

7. 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答案】教师与幼儿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具体如下:

(1)非言语的沟通

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一沟通方式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等等. 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肯定; 二是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另外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的重要途径。

(2)言语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