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二) . 13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三) . 22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四) . 32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五) . 41

一、填空题

1. 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本文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解析】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 文学创造材料虽是精神现象,但其来源只能有一个:______。

【答案】社会生活

【解析】社会生活是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结成的现实关系和全部活动的总和,也就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客体,就没有文学创造。

二、1

3. 期待视野

【答案】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期待视野”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夕,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

三、论述题

4. 文学误读。

【答案】文学误读,是读者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和主观评价。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主观情感不可能和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完全一样造成的。文学误读作为一个纯粹的文艺理论术语,诞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中。

(1)文学误读的产生原因

文学误读的生成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作者、读者、文本以及社会权力运作。

①作者

作者是作品的创造主体,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他们都是造成误读不

可或缺的因素。造成文学误读的作家方面的因素有:作者说话的艺术、作者创作当中的无意识机制、作者个性特征与社会的冲突。

②读者

读者的期待视野、个人偏好、识鉴能力以及读者的自我肯定意识等因素会造成文学误读。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并不是在他们自己乐意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在已经存在的阅读历史继承下进行的。读者个人差异是造成文学误读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因为读者各有偏好。其次是读者个人的识鉴能力高低不同。读者的焦虑呈现了“求异一一逆反式”误读面貌,这是审美求异心理的审美逆向思维的结果。

③文本

文学语言是描述性语言,其内涵含蓄模糊,它的诸多空白与未定点组合的结果必然是文学作品思想的不确定。文学作品体现为一种召唤结构,它强烈要求读者去联想、填充,以最终使得不完全的“形”走向“无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误读。

④社会权力运作

权力是离文学最远的一种事物,文学要求自由独立,权力要求纪律与服从; 文学要求同情与宽容,权力要求冷酷与严厉。但是在现实文学活动中,权力因素的介入事实存在着。其典型就是文学为社会权力的运作。这是文学误读现象形成的又一客观原因,尤其是理论批评界的误读所形成的强烈的社会舆论。

(2)文学误读的意义

①文学误读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误读是文学活动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是文学活动互动机制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分子。作者创造出文本,若没有读者的参与,尤其是误读,它就不会演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本的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实现。读者的误读及时反馈给创作者,在某个方面来说,它又成为作者创作的一个指引与参考。

②文学误读对整个社会认知水平的意义

误读打破了“作者话语一一读者接受”的单一模式。相反,读者也参与了文本的创作,读者与作者形成了相互学习、借鉴、监督的良好态势。这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的合理化与提高不乏意义。

总之,因为误读,文学作品的再生力才得到有力展示,文学活动才能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动态感和鲜活感。离开误读,这一切的生成便失去了依靠。

5. 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文学中的雅、俗,以及雅俗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文学中的雅与俗

①文学中的雅: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②文学中的俗: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

业价值。简言之,雅文学是偏向于文雅、具有浓厚文学气息和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学; 俗文学则是具有浅近、通俗、大众化的特点,是比较贴近生活、能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学形态。

(2)雅俗文学之间的关系

①雅俗文学再现现实世界的经验方式不同

雅文学更多地趋向于整体经验,俗文学则更多地趋向于单维经验。这里的“整体经验”包含两层意思:

a. 指立体地、全方位地且生动地、有机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b. 指对具象世界的一般性抽象,也即以充满张力的形象语言发现新的实在,发现普遍真理。 雅文学再现生活,或许夸大、或许变形,但它是完整的,也是真实的,在假定性基础上保持着一种逻辑一贯性,甚至在细节上也是如此。如在《红楼梦》里,贾府连接着皇宫、王府、官府、街市、寺庙、农村等,它们相互依赖、休戚相关,并每天制造出无穷的原因和结果,从而构成了独立于读者之外的有生命的世界。而俗文学往往描述一个个孤立的、个别的事实。俗文学也并不指向任何超出本身作品之外的微言大义,它的全部内容仅仅等于其作品自身。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类人物,其关系无论如何复杂,随着故事的发展,最终会水落石出的; 其情节无论如何变幻莫测,离奇古怪,但无非是好人打败坏人,正义战胜邪恶一一这与其说是显现一种真理,倒不如说在表达一种愿望。

②雅俗文学在思想深度上大相径庭

雅文学在努力寻求做出对社会生活的诗意表现时,总是以日常意识、现实意识或正统意识的挑战者自居。雅文学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辞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的传世之作,因此,他们必须澄怀观道,将心灵沉潜到生活本体最深沉最内在的冲动之中,从而突破传统的束缚,颠覆世人的常识感,对主流话语持强烈的批判立场。雅文学永远肯定那些处于极端情境中人的经验,祝福着人们的激情、思念、爱欲、想象和追忆。雅文学总是以时代拓荒者的姿态傲然独立,蔽护着一方圣洁的天空,从而使自身从属于历史。与此相反,俗文学基于本身固有的商业利益,则必然屈服于世俗意识,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意义上,俗文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性。

③雅俗文学对情感的处理大相径庭

如果说雅文学是在表现感情,那么,俗文学往往是唤引感情,甚至可以说,是煽情。雅俗文学表现或唤引感情,意味着两个方面的内容。深沉的感情是雅文学的内在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雅文学作家自身生命的形式。而感情之于俗文学,基本上是外在的,是作家在商业上征服读者大众的主要道具之一。雅文学表现感情,作为内在的情感的外化,是将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变成一种艺术的理解。这种转变就是将个人内心感受的情感转化成人人能理解的公共情感。因此,可以处于一定的审美距离,对这种情感进行反思或观照。一个雅文学作家在表现了自己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表现了一般人类感情。俗文学唤引情感,则是外在情感的内化,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对不能见容于社会的低级欲望的唤引。大量的地摊文学即属此类。此类书刊以毫不掩饰的暗示方式来招徕顾客,它们挑逗人们,使其欲望可以得到当下的虽然是虚拟的满足。另一种是对正义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