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听觉输入熟悉度对儿童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听力理解, 听觉输入熟悉度, 儿童二语词汇附带习得

  摘要

  本研究调查听觉输入熟悉度对儿童二语听力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并对听力理解过程中儿童在原有背景图式的基础上不断筛选、吸纳、融合新的听觉输入信息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图式和儿童运用关联理论寻找最佳关联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最终达成习得词汇的过程,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1) 在儿童英语学习中,通过向听者输入其熟悉的英语小故事,来仔细观察分析儿童的听力理解过程,我们会有哪些发现?(2)在儿童英语学习中,通过向听者输入其不熟悉的英语小故事,来仔细观察分析儿童的听力理解过程,我们会有哪些发现?(3)听觉输入熟悉度对儿童二语听力词汇附带习得是否有影响?若有,是如何影响的?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选择一位十一岁的中国小男孩,对他的英语听力理解过程进行了动态追踪调查。调查历时共20周,受试者通过听来理解20个英语小故事,分别为熟悉的10个小故事与不熟悉的10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在一周内听10次,前十周听十个熟悉的小故事,后十周听不熟悉的十个小故事。在调查儿童听力理解的两个过程中,笔者对儿童习得词汇的细微变化和进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听力调查结束后,又对被调查者进行了访谈。通过对比,最后对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分析,逐一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本研究既是个案研究,也是微变化研究。
  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听觉输入熟悉度对儿童二语听力词汇的附带习得有显著影响:输入儿童熟悉的听力内容,儿童习得的词汇更多,速度更快;输入不熟悉的听力内容,儿童习得的词汇相对少一些,速度慢一些。定性统计分析(微变化研究)的结果不仅证实了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而且还揭示了无论输入儿童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听力材料,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儿童都会成功的在背景知识和听觉输入信息之间形成图式并建立最佳关联,从而使习得词汇帮助其达成对听力内容的理解,或先理解部分内容再习得词汇,二者相互交错,周而复始,贯穿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过程之中。另外,笔者还观察到,当输入熟悉的听力内容时,儿童形成新的图式和寻找到最佳关联的速度要比输入不熟悉的听力内容时更快,获得的意义也更准确。由此可以断定,听觉输入材料的熟悉度在儿童二语听力词汇附带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在儿童听力认知过程中共同存在,而且二者互相呼应、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认知习得任务,它们既无固定顺序,也不分先后,而是交错出现,相辅相成的。
  本研究所得出的定量结果与定性结果互为补充,不仅为证明听觉输入熟悉度对儿童二语听力词汇附带习得有显著的影响提供了证据,而且揭示了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儿童会将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灵活运用,最终达到理解听力内容和习得词汇的目的。
  最后,本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对这个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