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
【答案】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养环境都会影响人的行为。遗传决定了一个人可能的发展范围,而环境则影响了这个人实际的发展可能性。遗传只是带来了“易感性”,而不是疾病本身。
一般采用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来研究遗传对于心理障碍的影响,采用行为基因学中的关联分析法确定和特定心理障碍相关联的基因。
2. 分离性障碍
【答案】分离性障碍,从文字面上理解,是说那些本来属于一个整体的心理活动现在相互分开了;一个心理活动的共同体解散了;脱离整体生活,并不再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能力。患有此类障碍的人有的会意识不到自己具有的某些心理功能,有的甚至感觉不到对自己或周围世界的知觉。还有人想不起来某些关于自己的事件,有的以一个新的身份生活。而这些障碍并没有可检测出的大脑损伤。
在儿童及青少年身上,偶尔体验到对自己的陌生感或短暂的记忆缺失或身份混乱,这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成年人也可能在非常疲倦,或遭受了重大的生理或心理创伤后发生分离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正常范围,不能看做是分离性障碍。
有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转换性障碍应该看做是属于分离性障碍的一种而不是躯体形式障碍。根据前面所述,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DSM-IV 中,分离性障碍是包括了人格解体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恍惚障碍及分离性身份障碍等。因为对这类障碍了解得都较少,本节仅对人格解体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恍惚障碍进行简单地描述,然后对分离性身份障碍作较为深入的论述。
3. 焦虑
【答案】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1)焦虑与恐惧情绪相近,不过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
(2)焦虑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而言,而焦虑是指向未来的。
4. 精神病
【答案】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祌病学的研究范畴。
5. 边缘型人格障碍
【答案】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而言,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是其突出的特征。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数据表明此类障碍的患病率为0.2%〜4.6%,女性多于男性。边缘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和惊恐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3%,19%和7%。与其他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是:与表演型、反社会人格障碍伴发,其次为分裂型、依赖型、回避型、自恋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6. 精神障碍
【答案】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7. 表演型人格障碍
【答案】表演型人格障碍往往因其过分招摇和轻浮的表现突出而引人注目,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是其所需要的。但因其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的特征,社会适应不良,难以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表演型人格的患病率为1.3%〜3.0%。女性是男性的2倍。有研究发现,表演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和惊恐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18%,11%和10%。
8. 强迫症(OCD )
【答案】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9. 分离性焦虑障碍
【答案】分离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在青春期之前的发病率为3.5%。女童的发病率为男童的将近两倍。严重的儿童可能不能上学或参加户外活动。因为儿童经常出现躯体症状,所以通常接受多次躯体检验。
症状:有分离焦虑的儿童时刻都在担心和家人分离或家人遇到不幸,他们拒绝和家人或其他依恋的人分开,如果分开就会让他们惊恐不已;做和分离有关的噩梦;可能表现出与焦虑相关的躯体反应,如头痛、胃痛、恶心,这些反应在不得不分开的时候会格外明显。
连续4周出现以上情况,就可能被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
10.孤独症
【答案】孤独症又译自闭症,其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以及沟通上的显著受损、行为和兴趣显著局限性。孤独症的概念最早由Karmer 提出,称为“早期婴儿孤独症”种发生于婴儿期或儿童期的障碍。之后又被称作Kanner 孤独症、婴儿期孤独症或者儿童期孤独症。Karmer 认为孤独症儿童最显著的行为特征包括沟通障碍、行为问题、无想象力的游戏,而孤独症最根本的特征是从生命早期就没有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的能力。
西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孤独症患病率大概为0.4%。〜0.5%。。一项按广泛的孤独症定义进行研究发现患病率约1%。。不管是临床样本还是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男孩患孤独症的比例要高于女孩,孤独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3.0〜5.0):1。在我国,报道的孤独症患儿男女比例在(6.5〜9):1。
二、简答题
11.简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答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人们主要从遗传(包括谱系、双生子、寄养子、染色体、基因)、免疫、实验临床心理、脑影像、神经生化、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家庭教养环境、人格特点、生活事件)等方面进行研究。
(1)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是由许多基因的积累作用造成的。没有明显的遗传规律,但有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就出现异常。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遗传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多基因的遗传没有特异性的基因,即在一般人中这种不正常的基因也有存在。
(2)双生子的研究
同卵双生子的共患率高于异卵双生子,说明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关。双生子未发病方和发病方的子女中,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发病率均远高于一般人群。
(3)家庭研究
病人家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并且与病人的血源关系越近,患病的危险越大。
(4)寄养子研究
寄养子研究也是为了区分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来自精神分裂症母亲的寄养子,患病率高于健康母亲的寄养子。
(5)染色体与基因研究
遗传只是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提供了易感性,应激使易感性得以在行为上表达。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而非单基因的疾病。
12.怎样界定儿童和青少年的障碍?
【答案】(1)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发展或者社会文化所认为正常的行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