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答案】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 ), 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归因理论也对认知模型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归因的维度包括:
(1)内归因和外归因
外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外部;内部归因是指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来自内部。
(2)稳定归因于不稳定归因
稳定的归因是指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存在;不稳定的归因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不总是出现。
(3)整体性归因
整体性指的是失败在很多任务上都会发生;特定性指失败只在这一种任务上发生。
归因理论者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与特定的归因风格是否有关。因此,在认知治疗中,改变认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来访者看到对同一事件不同解释的可能性。
3. 意识层次论
【答案】弗洛伊德在早期把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活动,无意识是指不能被唤入意识层面的心理内容和心理活动,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指的是虽然当前不在意识范围之内,但是很容易可以被提取的fg 息和冲动。
4. 焦虑和防御机制
【答案】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观点中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自我使用各种程序来完成它的任务,即避免危险、焦虑和痛苦。这些程序被弗洛伊德称为防御机制。经典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来自内心愿望与外在现实,另一方面存在于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为了应对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对于冲突所做出的
无意识的策略反应。
5. 偏执型人格障碍
【答案】偏执病人具偏执、猜疑、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等特征。其问题在早期生活中就已有显现,虽然病人也感觉社会适应困难及工作不愉快,但并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此类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4%〜7.3%。此外,临床发现这一类病人中男性居多。偏执型与强迫症的共病率达19%,与惊恐障碍的共病率为6%。
6. 图式
【答案】图式是包含个体最基本信念和假设的认知结构,发展于早期的个人经验之中,影响着其他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并且影响当前信息加工过程。每个人有其特殊的系列图式,图式帮助人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理解经验。图式有适应性的,也有非适应性的。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失调的图式。在认知治疗中,评估和改变基本图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因为图式在较早的个人经验中形成,所以图式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
7.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狗的唾液分泌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是以前的中性刺激(CS )在通过与无条件刺激(US )的多次结合出现而获得的引发生物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经典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不是盲目的或自动的。只有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而且两者时间间隔比较短时才能形成。
(1)习得: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之后,条件刺激单独出现就会引发条件反射。
(2)消退:经典条件反射被习得之后,不会被简单地忘掉。然而,如果CS 在没有US 伴随的情况下重复出现,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3)自发恢复:消退并不等于消失,一段时间后,当再次给狗呈现铃声的时候,狗可能会再次分泌唾液。
(4)泛化:即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产生无条件反应。
在变态心理学中,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重要性在于许多情感反应可以被条件化。行为主义科学家认为,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来解释恐怖症的产生。当一个原本中性的刺激多次和一个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无条件刺激配对出现之后,中性刺激就可以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8. 性偏好障碍
【答案】性偏好障碍又称性变态,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的形式,并将这种偏离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获得性兴奋、性满足的方式。
9. 边缘型人格障碍
【答案】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而言,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是其突出的特征。
美、德等国采用PDQ 和SCID 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数据表明此类障碍的患病率为0.2%〜4.6%,女性多于男性。边缘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和惊恐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3%,19%和7%。与其他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是:与表演型、反社会人格障碍伴发,其次为分裂型、依赖型、回避型、自恋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10.期望
【答案】期望是一种认知,是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的预期。班杜拉强调期望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有些行为不需要直接的体验,只是看到其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够习得。
(1)结果期望:个体对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的期望;
(2)效能期望:个体对于自己完成某行为的可能性的预期。
班杜拉认为,在治疗恐怖症时,系统脱敏或者模仿学习的良好效果要归功于对个体的自我效能预期的改变。成功的治疗在于提高自我效能期望。
二、简答题
11.简述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
【答案】①承认人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活动的原因,尤其是病态的行为; ②承认人格结构论,承认人们不自觉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解决或者减轻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烦恼,包括病态的恐惧;
③承认神经症病人患病后有两级获益,尤其是外部获益,给治疗这类疾病造成困难;
④承认幼年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体验,对人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但不同意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的普遍特征,也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归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症结;
⑤同意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各种神经症病人的焦虑都有其幼年期的焦虑的前例,这是成年焦虑的根源。认为强迫症和恐人症的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惧在成年人心理上的再现;
⑥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障碍是幼儿性欲的直接表现,是成人的一种非常态的性满足。认识领悟疗法认为这有一定道理,性心理障碍是成年人用幼年的性取乐方式来解决成年人的性欲或解除成年人的苦闷的表现,是本人意识不到的;
⑦用病人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使之理解、认识、并相信其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不合成人逻辑的特点,使之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
此外,认识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和其他心理动力学疗法在临床实践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无论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何,病程长短,一般治疗10次左右就可以使病情明显好转,甚至症状完全消失。其治疗关键在于分析症状的幼稚性。
12.等级诊断原则和多轴诊断原则各有何优势?
【答案】等级诊断原则和多轴诊断原则各有其优势。等级诊断原则较多和较细致地考虑了异常现象的区分和辨别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等级情况确定诊断,思路明晰;而多轴系统将异常现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