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2教育经济与管理综合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组织体制

【答案】行政组织体制是指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各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各国普遍采纳的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主要有:

(1)首长制与委员会制。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者为首长制; 而法定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行使者则是委员会制。

(2)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从纵向上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形成有效的层级节制关系; 但其管辖范围自上而下逐层级缩小。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当。

(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力是集中行使的,行政管理中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行政首长或上级领导决定,部门领导和下级职员很少有自主决定权; 分权制是指一级政府组织的各层级、各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行政首长对下级或下属范围内的事务亦不加干涉。

2. 行政制裁

【答案】行政制裁是指以政府为行为主体作出的各种行政纪律处分和处罚的总称。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制裁的对象是犯有轻微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违反内务纪律的政府人员。行政制裁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①不可更改性。行政制裁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单方面作出的决定,除非提起行政仲裁或行政诉讼并胜诉,否则不得改变。

②强制性。行政制裁是一种强制性行政措施,必须服从,否则将受到包括武力在内的强制执行。

3. 强制性行政方法

【答案】强制性行政方法是指以事为中心的事务至上的行政方一法,这种方法将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其作用的结果是人们不得不服从于行政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强制性行政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等一些具体的行政手段。

4. 主管监督

【答案】主管监督是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主管监督部门享有较大的和较广泛的监督权限,其监督对象和监督领域也较复杂和广泛。因此,其监督任务、机构设置和技术手段多具有综合性。主管监督部门通常直接向政府首脑负责,但其具体权限因国家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

5. 寻租行为

【答案】寻租行为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其包括一切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分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寻租”行为,主要指一定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利用法律赋予的某些合法的公共行政权力,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式,按照“等价交换”的商品原则,非法地实现一定的公共行政权力与一定的经济财富之间的交易,或一种公共权力与另一种公共权力的交换的特定行政现象,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

6. 权力诱导

【答案】权力诱导是指行政主体通过呼吁或劝告等形式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诱因,促使行政客体接受行政主体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的手段。权力诱导需要使用物质利益的诱因,但物质诱因的使用重在奖励而非剥夺。虽然诱导方式也和操纵方式一样运用知识性权力资源,但是在理性说服的条件下发生的,靠的是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受价值判断的影响,权力诱导的有效性和行政权力本身的正当性密切相关。如果行政权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丧失或部分丧失,权力诱导手段就开始失去效力。

7. 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不能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非常规决策或非重复性决策。对于非重复性出现的问题,解决由于以往没有经验可资依据,小可能有一套例行的程序作为解决的办法,因而其决策是非程序化的。非程序化不仅指最后批准举动德非程序化,而是制定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收集、处理信息和制定方案等活动,都具有非程序化的特点。

8.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1)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

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

②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它一此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2)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②强调自我控制; ③促使外放权力; ④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图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4)目标管理的缺点

①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②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③制定目标的困难;

④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⑤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 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做了过于乐观的假设,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情况并非如此;

⑥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⑦缺乏灵活性;

⑧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9. 制度创新

【答案】制度创新(制度发展)是指组织自身行为的变化和组织与其活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以及支配上述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过程。制度创新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诱致性因素的牵动或强制性因素的推动。前者指一群人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而产生的自发性变迁,后者主要指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

10.工资和福利制度

【答案】工资和福利制度,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以其能力、技术、学识以及时间和精力为政府服务,政府按一定的标准发给其报酬,是谓公务员的工资。公务员的福利,主要是指政府举办的、为公务员提供生活优惠的各项福利设施和各种福利补贴,还包括一些其他福利措施。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制度,可以为公务员提供稳定的生活费用来源,保障公务员基本生活的稳定,其生、老、并、死都能得到政府适当的照顾,因而可以稳定公务员的工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