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惟一表现形式。通过货币,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比较了。货币通过与商品交换,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这一定的货币量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大小是通过货币量(即价格)的变化来表现的。商品价值量大,表现的货币量就大,价格就高;商品价值量小,表现的货币量就少,价格就低。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通过价格的高低变化来区分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并不是说价格在任何时候都能和商品价值保持一致,价格常常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是市场供求因素影响的结果。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商品供小于求|价格就上涨=因此,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并在供求影响下形成的。
2.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答案】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即MMMF ,指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创新性的投资工具。这种基金吸收小额投资,用于在货币市场投资,如投资于大额存单,国券券等。向基金的投资,每单位在500〜1000美元之间,投资者可获得基金的利润分配,不受利率条款的限制,同时可以签发不低于500美元的支票。这一工具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 为了规避对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而产生的。
二、简答题
3. 股票的价格有哪几种?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股票的价格主要有六种:
①票面价值。指在股票正面所载明的股票价值,说明每股金额在公司净资本额中所占的比例。它是确定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所有权大小、核算股票溢价折价发行、登记股票账户的依据。同时也是衡量股东对公司盈余和剩余价值的要求权的依据。另外也为公司确定了最低资本额。
②账面价格。又称股票净值,是根据会计数值计算的理论上代表的公司财产价值。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等于公司净值,再扣除优先股价值,即得到普通股的账面价值。再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即为股票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股票实际上的物质保障,但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没有太大意义。
③清算价值。指公司终止营业时清算后股票的价值,与股票的账面价值有一定差距,这是由于存在清算费用,以及在清算拍卖资产时,资产往往要贬值。这一价值体现了购买股票最低的保
障程度,可以用于衡量股票的风险和最大损失。
④内在价值。指由发行股票的公司未来收益所决定的价值,是决定股票价格的根本因素》内在价值的确定,有各种模型进行说明,如永久持有的股票评价模型、股利增长模型和固定利率模型等等。但基本思想都是将股票未来的所有收益贴现到现在,加总得到股票的内在价值,只是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了不同假设。
⑤发行价格。指在股票发行时,发行者与承销商商议决定的价格,分为面额发行、设定价格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股票内在价值、市盈率、净资产倍率等加以确定,并根据路演的市场反应等供求状况加以确定。
⑥市场价格。即在二级市场上每日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这一价格是不断上下波动的. 在价格的波动中存在获利的可能性,所以有大量投机者活跃在二级市场上。
(2)股票的价格首先受到其内在价值的制约,同时还根据市场状况的不同而不断变动,因此影响其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①公司收益。股票内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而一般用过去收益来预计未来的收益。因此这是决定股票内在价值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收益越高,股票价格也越高。
②市场利率。在股票估值模型中,一般选取市场利率作为贴现率,所以市场利率越高,股票内在价值越低。在实践中,当市场利率越高,人们的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对于价格较高的股票需求降低,致使其价格下降,而投资回报率上升,直到达到预期收益为止。
③市场供求状况。股票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必然会受到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而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技术分析就主要分析这一力量对比,从而得出下一阶段的股票走势。
④宏观经济状况。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而股市上各种股票间的关联性明显,一般个股与整体市场走势一致。当宏观经济向好时,个股走势一般较好;而反之,则难以有良好表现。宏观经济状况可以在GDP 、物价指数等各方而体现出来。
⑤产业周期性状况。一般来说,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股票,由于前景看好,即使当期收益并不理想,其股价也可以较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网络股,在没有实现盈利时,其价格就上升明显。当然这种股票风险也一般较大。
⑥公司发展状况。如果公司有较好的资源尚待利用或者有较好的投资项目正在投资中,预期收益将上升,那么其股票定价也会超过其目前盈利的限制。
⑦市场资金状况。一般来说,如果市场上资金充裕,资金面宽松,就有利于股票价格上行。而如果资金紧张, 就难以支持股票价格上扬。
⑧政策因素。由于股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各国政府对股市的监管较严,而政策的变动常常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尤其是关于股票交易税的规定更是直接影响到交易收益状况。而中国股市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并且这些因素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往往会相互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才能对股票价格有正确的估计。
4. 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
【答案】金融中介机构是指从资金的盈余单位吸收资金提供给资金赤字单位以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经济体。金融中介机构分为:存款机构、契约性储蓄机构、投资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经济中发挥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 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信用中介职能既可以实现资金在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转移,还可以实现长短期限不同的转换。
(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
(3)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资金的总量而扩大信用业务。当然,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它要受银行现金准备状况和经济发展对信用的客观需要的限制。
5. 何谓货币的支付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何区别?
【答案】(1)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这一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赌卖引起的。这时原有现金交易基础上产生了商品的让渡与价值的实现相脱节,买卖变成债权债务关系,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使流通过程结束。后来这一职能广泛的运用于大宗交易,清偿债务. 支付工资劳动报酬和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总之,只要没有商品或劳务与货币同时、同地的相向运动时,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和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改变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当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用货币符号来代替时,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价格由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来决定。
(3)执行这两种职能的货币都是流通中的现实货币,而且在大宗交易中二者往往会出现职能交错,因此它们联系紧密,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二者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流通手段的货币支付时,伴随着商品劳务的流动,是交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