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教育管理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考核

【答案】教师考核是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和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上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我国实施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考核是教师管理中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其目的与作用在于:为教师的使用、培训、晋升、提级提薪、奖惩提供依据; 引导教师按教育规律办事,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负责教师考核的机构是聘任教师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四个方面。考核的方法,按形式分有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我国《教师法》在总结我国的教师考核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理论与尝试,提出了实施教师考核的两项原则,即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性原则。

2.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3.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 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二、简答题

4. 你如何理解学校效能?

【答案】(1)学校效能的含义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它包括学生学业学习成就、学生生活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投入、家长肯定度、小区支持、学校气氛、学校公共关系、资源的获取以及行政绩效等等,因而能够达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2)高效能的学校应具备的特征

①在行政领导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校长领导有方,有卓越的教学领导能力,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并能逐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 能致力于建设优质的学习建筑环境以及和谐的校园气氛;

支持并贯彻教育政策与措施,同时不断创新精进,提升教育质量; 能力行学校行政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②在教师教学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能参与学校的决策; 工作满意度高,同事之间合作关系融洽; 教学认真、教法得当; 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师生关系良好; 能持续研究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③学生学习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能采用有效的方法维持学生纪律; 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赋予学生责任与自治; 学生学业表现良好,并能得到系统客观地评价; 永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感。

④家长及社区支持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需要家长的参与及支持,需要社区的支持,还需要终生学习的社区环境。

5. 行政组织和权力对教育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从行政学角度分析,行政组织和权力对教育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组织和权力有助于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教育行政组织层层设置,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运转,有助于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

(2)行政组织和权力保障教育管理行为不受非理性因素干扰。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强调按教育规律进行管理,确保教育管理行为不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3)行政组织和权力有助于协调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可见,合理的行政组织和权力是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的保障。因此,要适时地对各级行政组织进行检查和改革,以确保教育管理的顺利、有效开展。

6. 说明教育经费的涵义及内容。

【答案】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从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收支计划中的性质划分,通常分为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教育经费。从教育经费的实际用途划分,通常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木建设费。我国教育经费的内容主要有:

(1)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

教育财政拨款是指各级政府根据财政预算计划划拨的教育经费。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2)学费

学费是学生或由学生家长支付的教育费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免收学费的。之后,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并要增加学费分担的比例。由此,学费开始作为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的收取标准主要有:

①一定比例的生均培养成本;

②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

③同一学校(或专业)实行同一种收费标准。

(3)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是指国家开征的主要用于发展义务教育的专门经费,由国家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育费附加自1984年在农村开始征收,首先用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1986年4月开始在全国城乡普遍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十实施义务教育。

(4)企事业单位投资

国家对企事业单位投资教育事业实行鼓励政策。此类投资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缓解了我国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供给不足的尖锐矛盾; 其次,解决了本单位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为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第二,企业举办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为企业准备技术后备人才,促进企业工艺、技术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7.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其主要思想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公平价值,认为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处境的人们,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①教育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公共行政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强调教育公平,顺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教育管理变革的实施。可见,教育管理理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会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②教育管理要强调对公众需求的满足。新公共行政理论突破了价值中立的行政观念,强调公众参与、分权、顾客导向的新行政模式,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也是其能够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管理要关注公众的需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教育管理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罗尔斯的公平观念转化成行政实践变革的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观念和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发挥其优越的效用,因此,教育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

8. 简述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戴明是美国统计学家、工程师。为了实现管理的预定目标,对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