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货币兑换的比价从17.8万元上升到1108.8万元。该现象()

A . A.绝不可能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生
B . B.表明美国对华资本输出取得成效
C .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D.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直接相关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货币兑换的比价从17.8万元上升到1108.8万元。该现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