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校长职业化问题探析

关键词:校长,职业化,专业化

  摘要

  校长作为学校里的行政、业务方面的最高领导人,在学校的工作和发展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体制下,人们通常把校长理解为一种行政职务, 校长由上级行政主管理部门任命,在工作中也主要是执行上级指令。这种外控式 管理模式,使校长不能自主办学、自主管理,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 抑,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 教育改革的层层推进,这种职务校长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 教育的发展需要了。 入世以后,我国教育参与教育国际化的互动势在必行。教育竞争的参与主体以 学校为基本单位,校长群体的竞争力决定了教育竞争力。教育改革的实践要求校 长既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也需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经 验,同时还必须有“经营”学校的能力。校长由传统的职务向一种职业转变。职 业化成为校长培养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新形势下校长职业化的必然性,职业校长应 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实现校长职业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概括和论述,使读者明确 校长职业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 必然表现,是校长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培养和成长的必由之路。文章明确提出职务 校长和职业校长的本质区别不仅表现在管理体制上,更体现在二者的能力与素质 上,提出了校长职业化的途径和方法措施。通过论述,使读者对校长职业化的问 题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系统的认识,能澄清和更新人们思想中长期养成的一些传 统的观念,尤其是能促使广大校长们对自身角色进行全新认识和定位,促使其转 变观念,增强和发展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与水平,加快教育 改革与发展。同时,也能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促使教育行 政管理机关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性所在。 本文对校长职业化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证。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校 长职业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其与“校长专业化”进行了区别比较;第二 部分,论述了校长职业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得出校长职业化是教育经济发展的一 个必然趋势;第三部分,论述了新形势下职业校长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最后一 部分,论述了实现校长职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论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校长职业化是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表现和校长培养的必由之路;其次,校长职业化不同于校长专业 化,校长职业化是指实现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转变,使校长成为一种职业。其含 义一方面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不再是政府任命和一种行政职务,而只是一 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另一方面指受聘的校长要按照聘约规定的职责要求凭借职 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职业校长应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精 通教育理论,深谙教育规律;具备以教育管理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勇 于创新、不墨守陈规;具有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和艺术;善于经营学校还要具有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形象。要实现校长职业化应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快职 务校长观念的变革;二是改革体制,实现“政、校分离”;三是建立校长聘任机 制;四是建立校长职级评定制度;五是加强校长职业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