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763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局地原料
【答案】局地原料是指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2. 经济协作区
【答案】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3. 农村工业化
【答案】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工业化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和工业文明植入到广大的农村,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新贸易理论
【答案】新贸易理论是指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5. 潜导产业
【答案】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6. 主导产业
【答案】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 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7. 门槛值
【答案】门槛值是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服务范围有门槛范围、最大范围、实际范围。
8. 集聚因子
【答案】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集聚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9. 中心地
【答案】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10.规范性分析
【答案】规范性分析是指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11.新经济地理学
【答案】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它侧重用经济模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地理现象,并试图将其纳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12.最小运费原理
【答案】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二、简答题
13.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答案】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如下:
(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技术创新能够发现新的原材料,生产出全新概念的产品,或者是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形成相应的生产行业或部门;
②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过原有产品,使同一生产部门发生内部的分化。其结果,就是新的生产部门的建立,包括生产全新概念的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的部门。技术创新通过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
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
①技术创新所开发出的新产品,往往能够刺激人们新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
②技术创新生产出的功能更新、品质更好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人们争相购买新产品。
③技术创新不断地在揭示原有产品的缺陷,如使用不便、有害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有危害等;
(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①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如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结合方式与比例关系,不同企业之间将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相互联系。
②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4)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①技术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②技术创新使得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4.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土地的自身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特性,包括空间位置(经纬度)、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气候、水文条件)、土地的形态(大小、地形、地貌等)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如土壤、岩石、植被等)等。这些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
(1)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 但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2)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如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的钢铁、石油冶炼、车辆制造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且承压力强的土地,而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很难找到,再加上这里地价昂贵,导致它们一般都布局在郊外地区; 另一些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等,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且收入回报较高,故一般位于城市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