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 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社会流动按其本身的性质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结构性流动,其二是非结构性流动。

(1)结构性流动,是指经过社会革命或其它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在这种变动中,各个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2)非结构性流动,则是指在常规状态下社会分层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它是在一个社会的基本分层框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某些社会成员的阶级、阶层地位发生的变化。在这种流动中,一些人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另一些成员则由较高的层次下降到较低的层次。非结构性流动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垂直流动垂直流动可以分为两种,即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影响向上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a. 工业化水平;

b. 教育的发展程度。在一个社会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一些笨重的、危险的体力劳动逐步由机器来承担,同时,又会创造出一些条件较好的职业,如看管机器、处理信息等,这就为向上流动创造了条件。

②水平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同一水平线,是指两种职业在收入、地位、名声等方面基本相同。

③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代内流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流动。这种流动既可能是垂直流动,也可能是水平流动。代际流动,是指一个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流动,即子女从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

2. 冲突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划分是什么? 冲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1)冲突的基本含义

①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冲突可能发生于小同层次和多种领域,从冲突的性质卜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等,民族冲突和国家冲突是综合性的冲突。

②冲突是一种反对或对立关系,它以共同珍视的目标物的稀缺为基础,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破坏性,即通常造成财富的毁灭和生命的丧失,体现了其非理性特征。

(2)冲突的种类及类型

①种类

a. 从规模上划分,包括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群体间的冲突:

b. 从性质上划分,包括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和宗教冲突。

c. 从阶级性质上划分,有阶级冲突和非阶级冲突。

②类型

a. 口角,经常发生的最轻微的一种冲突方式。通常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或因利益受到侵犯,或因意见分歧,或因争夺一个共同的东西,由此引起的冲突首先表现为口角。

b. 拳斗,继口角之后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种冲突形式。特点是诉诸武力,不但要在精神上侮辱对方,而且要在肉体上伤害对方。

c. 械斗,手持器械进行搏斗,其特点是没有预谋,没有计划,所用器械一般是随手抄来,并非早有预谋,在械斗中支配人的行为的仍然是感情的冲动,而非理性。

d. 仇斗,发生在部落、家族、种族之间的一种暴力冲突。仇斗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的。

e. 战争,冲突的最高形式。其爆发是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战争总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且战争的组织和计划性比任何其他社会行为都强,因而,破坏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甚至把全世界都卷进去。

(4)冲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①冲突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革命就是通过阶级间的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解决问题的; ②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增强群体内部团结,各种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冲突使不同的群体成员之间有时是敌对者,有时是同盟者,互相制约,增强社会总体的整合性;

③文化冲突可以引起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接触以后,必然引起文化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新文化(包括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行为规范和新的生活方式)被人们接受,社会前进一步;

④思想冲突、公开的辩论,可以促进学术思想的繁荣发展。

3. 比较X 理论和Y 理论。

【答案】麦克格里哥认为,古典的理性系统的管理理论(X 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Y 理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对人类行为特征的不同假设:

(1)X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员工个体并不喜欢工作而且总试图逃避工作,人们进取心不强、只想维持自身的安全,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用惩罚性手段予以强制和威胁,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投入充足的精力去获得自身目标的成功。

(2)Y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多数员工个体从本质上讲并非不喜欢工作,他们在工作中花费体力和脑力实际上就像他们的玩乐、休息那样自然,人们在工作中最关注的报酬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使用外在的惩罚与威胁并非促使人们努力劳动以实现组织日标唯一有效的手段。

4. 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作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革,现代化过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

它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原有面貌,用一套与以往几乎全然不同的“现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来取代了“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断裂”。

(2)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就必然会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发生。这使得那些只希望在某些领域(如技术或经济领域)进行现代化,而在其他领域则维持传统面貌的现代化努力往往得不到成功。当然,由于起始条件、内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展开的时序模式还是会有所不同。

(3)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然而由于它所创造的生存方式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生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它一旦出现就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散到全世界。因此,迄今为止西方以外的国家中所进行的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这就又在非西方国家中引发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本土化”成为这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4)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它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卷入到这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过程中来,并将它们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在这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整体中,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事情都不再是一些相对孤立的事件,都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迅速发生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使得对每一个卷入了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内”和“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了相对的性质。

(5)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由于迄今为止的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卷入现代化过程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技术、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将日益增加,世界正在日益趋于同质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6)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从某些方面(如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来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的福利。但从另一些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意义的失落、监督机制的严密、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增强等)来看,现代化似乎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这使得对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始终构成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如影相随的重要成分。

5. 简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的双重解释学思想在其结构化理论中的意义。

【答案】(1)“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意义框架:其一是由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原语言。这两者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科学家用于理解社会过程的概念和归纳能被作为行动者的常人所用,这些人能够改变社会的过程。“双重解释学”是吉登斯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