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论述社会学研究中的后实证主义思潮。
【答案】实证主义思潮主要集中于其对实证主义的扬弃、思潮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研究。
(1)对实证主义的扬弃。实证主义是一种立足于感觉经验的研究准则。它主要反对形而上学,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论上格守经验主义,强调价值中立性。后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
(2)后实证主义承认在社会学研究中应该包含理论指导以及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资料搜集中也可以加入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观点。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所以发展出来了准实验研究。
(3)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柯林斯、布东和亚历山大。
2.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主要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过程。
(2)初级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雏形,它反映了社会的许多特征,如分工、规范、沟通、管理及思想意识等等,而且,初级群体又便于控制和观察,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初级群体的结构、过程与功能,增进对社会的认识。
(3)由于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力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有行为科学的发展。
(4)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诸种因素,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3. 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
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指导。
(2)过度控制不适当地限制了人类社会活动空间,欠度控制则不适当地放纵人们的社会行为,这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3)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
4.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 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案】(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异同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在第一阶段基本相似,都是通过对总体的各个部分或层级进行抽样,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抽取出来的总体中的小群内的抽样,前者还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固定从每个群体中抽取出同样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后者却是将整个群体的个体作为调查的样本。
(3)不同情况下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应用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或类别、层次)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 反之,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异质性程度比较大时,则特别适合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5.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答案】(1)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一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
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是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行动者小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
④规范限定: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复杂力一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2)帕森斯指出,这一行动理论有如下几个推论:
①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时间范畴是最基本的。
②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因为行动者对目标的确定、手段的选择是随机的。
③在特殊意义上,行动是主观的,即这里所说的主观,是对行动者而言的。
④行动的情景涉及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等方面,但其具体内容不是行动理论所研究的。
6. 简析齐美尔(Georg Simmel )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
【答案】齐美尔是主张“形式社会学”的,他致力于“基本社会过程形式”的研究,社会冲突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过程形式自然在研究的范围之内。齐美尔对人们之间的冲突究竟是出于妒忌、贪婪还是仇恨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对冲突的动机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冲突的形式和冲突的功能。
(1)对冲突的类型的研究。齐美尔认为,冲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冲突的现实性来看,可以将冲突分为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现实的冲突是为了解决问题,非现实的冲突是为了发泄情绪。齐美尔将冲突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群体内部的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别、宗派斗争;
第二,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战争;
第三,诉讼,即在法律范围内的以及通过法律、法庭解决的冲突;
第四,非人格的思想冲突,与人们因争夺某些物质、获取占有权而发生的冲突相比,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更为冷酷无情。
(2)对冲突的功能的论述。首先,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齐美尔认为,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里,群体的数目不断增长,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取代了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其次,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齐美尔认为,鉴于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在任何社会系统中都是随时存在的,因此,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如同病人只有在病症显现之后,才有可能治愈一样。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反面的观点和情绪如果表现出来,可以使持有这种观点和怀有敌对情绪的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总之,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转折。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步激化,冲突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的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二、论述题
7. 请从制度的生命周期分析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的常态。
【答案】(1)基本概念
①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