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区类型有哪些? 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社区类型

①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发达社区);

②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社区;

③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精神社区。

(2)划分标准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考察社区可以得出各种社区类型。研究者对社区做考察一般有纵向和横向两种角度。

①纵向角度纵向角度考察的标准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兼重时间因素,含有进化论的观点。据此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

a. 传统社区,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传统多指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这类社区在发达国家己不多见。

b. 发展中社区,它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社区形式,既保留了前者的一些特点,又吸收了后者的许多内容。我国的许多集镇和乡村都属于这类社区。

c. 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表现为现代城乡融为一体,人们的日常活动穿梭往返于城乡之间,乡村生活十分方便,水平甚至高于城市。这类社区主要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主要的社区形式是发展中社区,这与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的现状是一致的。

②横向划分社区分类的第一种角度的考察是横向划分,它注重的是空间的特征。空间的取向可分为空间性的与非空间性的两种。前者是指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其中又包括三类:

a. 法定的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它们的界限可以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并加以法律形式的规定。

b. 自然的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村落、集镇和城市。自然社区与法定的行政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则是不重合的专能的社区,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一所大学、一座军营、一个矿区等都是一种专能的社区。

③精神社区还有一类空间特征不甚明显的社区,主要是精神社区。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精神社区是指它的共同成员建立在价值、起源或信仰等精神纽带之上。分散的民族像犹太人,其认同感、归属感和互动关系上仍可看作一个精神的或心理的社区。

④从人类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划分,山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2. 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失去目标,便意味着组织活动失去其合理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内是指组织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时,要以满足目标要求为准绳。

②对外是指向社会大众宣告本组织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组织,以便加入该组织或与该组织发生联系。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组织活动都是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的,这种活动是否有效益或效率,以及效益和效率如何,就看它活动的结果接近于组织目标的程度。

3. 简述城市社区的发展。

【答案】(1)农业时代中城市社区的发展

①农业社会中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于工业和商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城市中,因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阶级分化已经非常明显。社会中的少数统治者居住在城市当中。由于统治阶级掌握了大部分剩余产品,可以养活许多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因而在农业社会中一大批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聚集到城市中,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③农业社会中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农业社会中,宗教事务逐渐制度化,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这些人主要居住在城市中。此外,在农业社会中的文化艺术活动往往也集中在城市中。宗教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增多和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员增加,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使城市生活更加多样化。

④农业社会中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在古代军事中,重要的城市往往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统治者为了抵御外来的入侵,往往在军事政治要地建筑城市、构筑城墙。为了战争的需要,统治者往往要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并屯兵于城市当中或城市外围,这样一来,军事行动就使得城市更为重要,并且也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2)工业时代城市社区的发展

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和城市总人日的极大扩展;

②工业化带来了贵族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变

a. 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居民的构成。

b. 工业化导致了城市中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工厂、公司等)是以科层化的力式建立起来的,城市经济是由这些经济组织控制的,城市的交往和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这种组织模式的影响。

c. 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内部阶级、阶层和职业结构的分化在传统城市中居于卜层的贵族、神职人员等阶级和阶层逐渐衰落,甚至消亡,而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公司经理和其他各类管理者,以及新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成为了城市社会中的上层阶级或阶层。

4. 请简述现代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提示:可以从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分层、职业、家庭、宗教、文化等、政治以及心理层面进行描述,至少列举6个方面)

【答案】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和非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区别。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领域的变化,其组成部分至少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科层化、参政范围的扩大、文化的世俗化、行为的理性化等等,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普遍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一个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之一,即是社会结构的分化。而且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朝向现代化的转型,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社会结构的分化是否达到了相当程度。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分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个人角色分化。个人角色分化是指个人所扮演或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分离。个人角色的分化造成个人更有效地承担角色,按角色规范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同时造成个人之间的角色互动建立在理性的基础巨。

②)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表现为,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的转化。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组织功能从传统的功能多元化的组织中分离出来。而高度专门化的、功能单一的社会组织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

③社会地位的分化。多元化的社会分层体系有助于各种社会角色的发展,社会成员可通过各自的专门角色获得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的分配途径和获得也日益多元化。这种社会地位的分化,有助于促进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和理性化,从而推动各种社会创新活动的成长,刺激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调动与有效使用,同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

(2)理性化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队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科学的精神即是理性的精神,是指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合理性一一形式理性或工具理性的发展,这种合理性的发展反映在个人的日常活动中,反映在社会组织形式中,反映在社会的文化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过程,在很人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和结果,构成了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基础。

(3)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在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