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商品的出口和进口,也包括技术的出口和进口。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1)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增加出口,优化进口
①扩大出口是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应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商品的出口。要努力增产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 处理好内销和外销的关系;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扩大出口渠道; 积极推进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②必须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对某些必需的消费品,也可以组织适量的进口,但要防止比重过大。要把扩大进口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2)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构建对外贸易强国
①优化出口结构,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以及服务产品的出口,努力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要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②逐步改变我国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的现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合理布局,提高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配套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③提高出目的社会效益。完善劳动、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规范出日企业在安全生产、劳动工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引导出口企业重视社会效益。
④重视发挥进口对缓解国内资源短缺、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改善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的对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享有了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但也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尤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必须认真对待,趋利避害,既要保护国内经济发展,有利国产商品出口,又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要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重点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要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4)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新途径和方式,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紧迫要求。发展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建立稳定和多元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和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5)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①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加速转换企业对外经营机制。外贸企业应向工贸、技贸、农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单一经营转向多种商品、多种方式灵活经营,建立起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和跨国公司。
②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体系。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的外部条件。
③改革进出口管理制度。我国还需进一步改革进出口管理制度,并以此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④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要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2. 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答案】(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一向。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
①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的国内情况看,一方一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 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卜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②从国际条件看,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内部小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值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宗主国和值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国际、国内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广泛传播,给
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思想武器,共产党的建立和对革命运动的正确领导,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小可避免,并取得了成功。
③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其原因依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只是由于当时这些国家国内外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多种特定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其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式打破了社会更替的常规,而以一种特定的跳跃的方式进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所表现出的也是这种特定的方式。
3. 试述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机制。
【答案】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机制有:
(1)经济周期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
经济周期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上涨,个人资产形式由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形式,转化为公司债券和股票;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下跌,个人资产形式由公司债券和股票,转化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形式。但是,实践表明,有时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而是相反。因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的资金总量是既定的,当经济增长加快时,实际生产经营领域对资金的需求增大,资金多被吸引从事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减少,证券价格可能下跌; 而当经济增长放慢时,从实际生产经营领域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增加,即直接投资减少,证券(间接)投资增加,证券价格可能止跌回升。
(2)利率水平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筹资者而言它代表筹资成本的高低,对投资者而言它代表投资收益的大小。因此,利率变动影响投资收益,从而成为调节个人资产形式的因素。利率变动影响公司成本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股价。利率提高,股价下跌,居民便会抛售股票,转而选择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库券; 利率下降,股价上涨,居民便会抢购股票,而把银行存款或国债转化为股票。
(3)物价水平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时,公司产品价格随之上涨,盈利和股息增加,股价上升,居民便会减少银行存款或对国债的购买,增加对公司债券和股票的购买; 物价下跌时,公司产品价格随之下跌,盈利和股息减少,股价下跌,居民便会减少购买或抛售公司债券和股票,增加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和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但是,当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时,居民便会从银行、证券市场抽走资金,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甚至崩溃。
(4)其他因素对个人资产形式的调节
①汇率。一般说来,本币汇率下调,既有利于出口创汇,又有利于吸引外资,某些股票价格上涨,居民减少银行存款和对国债的购买,增加对外汇和股票的购买; 反之,本币汇率上调,出口减少,外资流失,某些股票价格下跌,居民则会减少对外汇和股票的购买,增加银行存款和对国债的购买。
②税制。如税制调整变化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不利于投资者,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居民便会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