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4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5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34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42

一、名词解释

1. “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方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2.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这一概念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技术、消费者和产业背景共同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3. 文化(工业)产业

【答案】文化(工业)产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概括而言,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①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②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广泛地产生于发达工业社会。它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和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从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从而最突出地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了大众蒙昧的阶段。

4. “控制研究”

【答案】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

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control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①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②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5. 伊里调查(伊里县研究)

【答案】伊里调查是指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与卡兹等人在时代一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所进行的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6. 信息社会

【答案】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被提出来的。从60年代末起,日本一些学者就着眼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始探讨信息社会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早期的成果,如林雄二郎的《信息化社会》以及日本经企厅经济审议会的报告书《日本的信息化社会:视点与课题》等等。不过,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普遍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贝尔的《后下业社会的到来》以及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两部著作的出版。这两部著作,都是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来分析信息社会到来的必然性的。

7.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传播总是先由某个信源发出某种信息,中间经过某条信道的传输,而到达信宿。与此同时,信宿也可能作为信源发出信息,经过信道而返回信源。传播是一种共享信息的过程。

8.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二、简答题

9. 简述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的区别。

【答案】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题目就叫《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这篇重要文章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宣言,而且也是当今各种批判思潮的源头。霍克海默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的。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1)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颠覆这个再生产过程。

(2)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化结论; 而批判理论首先是破坏一切既定秩序,证明它们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所以,批判理论是以否定的姿态而出现,而传统理论是以肯定的面目而盛行。

(3)传统理论是与现存社会秩序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性”理论; 批判理论则是对现存社会秩序加以拒绝、否定与批判的“革命化”理论。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总之,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传统研究与批判研究、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是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存在较大的分歧。

10.什么是采访? 什么是深度访问? 请从事前准备、访问过程、资料梳理、分析过程几个角度谈谈采访与深度访问的差异。

【答案】(1)采访指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采访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需要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深度访问是指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在访间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访问技巧的调查员对被访者深入地访谈,以揭示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3)采访与深度访问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①事前准备

采访前要掌握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基本情况和资料,翻阅与报道有关的文件及历史和现实资料,制定采访方案和提纲。深度访问需要确定一个能够深入交谈的主题。

②访问过程

采访一般按照事前预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程序性较强。深度访问中,虽然访问员事先有一个粗略的提纲并试图按提纲来访问,但在问题的具体措辞和顺序上会受被访者反应的影响。为了获取有意义的、能揭示内在的问题的反应,访问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③资料梳理

采访的资料梳理一般以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为目的,具有整体性。而深度访问则是为了揭示被访者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