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战术训练
【答案】战术是指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争取主动,确保比赛胜利或表现出所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竞技计谋和行动。
2. 战术意识
【答案】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边的比赛中,及时注意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末期配合的一种能力
3. 轨迹的方向
【答案】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轨迹的方向是根据身体的面而确定的,身体面有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的轨迹方向可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又可分为前上、前下、左前上、左前下、以及回环等更多的方向。 4. 运动技术
【答案】运动技术也称运动动作技术或动作技术,是指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参加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需完成不同项目的活动,需完成不同的动作,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术。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之后的创新型优秀文化。它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中华体育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 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
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
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 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
6. 简述体育学习评价的特点。
【答案】(1)体育学习效果易受先天差异影响。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不单有智力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参与,由于受遗传因素影响,学生在身体与技能方面的先天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有时是不成正比的,而身体素质的好坏则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2)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体育学习评价能反映出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等各个方面,因而体育学习评价涉及面广,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庞杂,评价的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
(3)体育学习评价的即时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如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如何,同学们都看在眼中,实际上是正式或非正式地被即时评价,而教师也需要即时反馈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4)体育学习评价结果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受季节、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另外学生的身体状态、考核时间、场地器材条件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7.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有哪些?
【答案】(1)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
学校体育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各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依据《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及学校工作规划等,对学校体育实行系统管理。
(2)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是指为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目标而采用的管理手段或途径。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法规管理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法是指运用国家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法令、条例、决议、规章制度等来管理学校体育的方法,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包括《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等。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行政管理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管理法是指运用行政组织的职能与手段,对各级学校体育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具有权威性、指令性、针对性的特点。下达任务与检查落实紧密结合。教育、体育部门应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搞好学校体育。
目标管理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管理法是指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有关规划及计划,科学确定出一定阶段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实施、检查达到目标的一种方法。确定目标要恰当,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对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督促落实。
评估与奖惩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检查评估与奖惩法是指不断地对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程度进行监督、控制,并针对完成情况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表彰和奖励要客观、恰当,表彰和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8.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案】(1)联系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2)区别
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课余体育中的参与对象包括学生、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行政干部、团组织和少先队干部等,具有群众性。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课余体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9. 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表现出的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答案】(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