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剖析及干预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应对方式,教养方式,师生关系,社会支持

  摘要



摘  要
 
网络在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伴随着网络而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中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中学生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学生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目的:研究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个体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师生关系、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原因,并通过临床实证研究,对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以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中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实证资料。
对象: 运用整班抽取法选取三门峡市五所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7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运用华东师范大学崔丽娟界定的网络成瘾的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25名。
方法及程序:选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师生关系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量表以及自编的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五所中学的77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设立成瘾组和对照组,运用相关分析、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运用认知方法和行为矫正方法、家庭治疗方法对轻、中度网络成瘾者进行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结果:(1)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年龄、年级和是否独生差异不显著。(2)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的中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3)在父亲因子中,情感温暖、理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母亲因子中,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与非网络成瘾组相比,网络成瘾组的父母在教养子女方面存在惩罚严厉或拒绝否认倾向。(4)具有冲突型师生关系的网络成瘾中学生和非网络成瘾中学生在得分上具有显著差异。(5)网络成瘾中学生和非网络成瘾中学生在遇到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时能否从周围人际环境中获得主观或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6)网络成瘾中学生和非网络成瘾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网络成瘾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结论:(1)中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情况不能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2)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相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差异显著,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3)父母养育方式与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其中,母亲拒绝因子可有效预测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4)师生关系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积极师生关系与消极师生关系差异显著,冲突型师生关系可有效预测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5)社会支持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显著,其中主观支持可以有效抑制网络成瘾行为。(6)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其中,焦虑和偏执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