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亲社会行为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发展有效的旨在增加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非常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不同来源、不同纬度的社会支持和被试个体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589名中职生参加了本研究。他们完成了亲社会行为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学生背景问卷。研究结果表明:
1. 中职生亲社会行为各类型的发生频率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助人、合作、分享、安慰。中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和合作行为。
2. 中职生感知到的各支持源的主要支持功能不同。中职生感知的父母和教师的社会性支持最多;感知的朋友的陪伴支持最多。
随着年级的升高,中职生感知的朋友的亲密感越来越少。女生感知的朋友的社会性支持、亲密感、冲突与惩罚显著多于男生;女生感知的父亲的社会性支持显著少于男生;女生感知的母亲的冲突与惩罚显著多于男生;女生感知的老师的冲突与惩罚显著少于男生。
3. 各关系类型、不同纬度的社会支持与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行为间相关显著。
4. 朋友的社会性支持对助人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背景资料中的师生关系、学习情况对助人行为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正向情绪、家庭经济条件、自我认同对助人行为具有较强的间接预测作用。
朋友的满意度对合作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背景资料中的同伴关系、自我认同、认知归因、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合作行为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正向情绪对合作行为具有较强的间接预测作用。
老师的陪伴支持、朋友的亲密度对安慰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朋友的陪伴支持对安慰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背景资料中的父母外出打工对安慰行为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学习情况、自我认同、家庭所在地对安慰行为具有较强的间接预测作用。
朋友的社会性支持、母亲的陪伴支持对分享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冲突与惩罚对分享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背景资料中的正向情绪、自我认同、家庭经济条件、认知归因、父母外出打工、同伴关系对分享行为具有较强的间接预测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