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外向型经济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外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比内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月标的实现,外向型经济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1)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参加国际分工,发挥本国或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国内外资源。
(2)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国内外向型企业以国际市场为依托,建立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使其保持较长的连续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外向型经济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加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连在一起,任何企业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样,原来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本国企业不得不积极参与竞争,国内企业的竞争机制得以形成。
(4)外向型经济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对另一个国家的技术封锁较为困难。因而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学习到相对先进的技术,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
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己将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或正在创造条件使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外向型经济转变。
2. 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案】(1)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变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改革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
只有对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进行改革,才能增加企业的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改革,是对落后经济体制的革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条件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应负的经济责任; 按照行政部门和地区系统管理经济,造成条块分割; 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
用,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分配上统收统支,平均主义严重,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对外经济关系上基本上是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因此,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3. 以你个人及其家庭为例,说明影响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1)社会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体制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体制不仅影响居民收入的结构,而且影响居民收入的数量。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因此,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只能获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收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包括v 的部分,m 的部分也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劳动者所得。同样的经济制度如果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居民的收入也会有所差别。
以我个人的家庭收入为例,改革前,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家中收入基本来自父母工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承认了居民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家中收入除了父母的工资,还包括投资股票、基金的所得以及投资于房产的所得,收入渠道比改革前多了许多。
(2)国民收入的总量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的,要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总体水平,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总量。
以我个人的家庭收入为例,随着我国GDP 的逐年增长,家中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3)投入的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
在我国由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此,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是决定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 反之,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就越少。另外,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决定居民其他收入数量的决定因素。居民的享赋、经营才能、价值判断、机遇等主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
以我个人的家庭收入为例,父母亲每月工作的时间比隔壁的夫妇的工作时间长,且付出的精力也多,经常加班和出差,所以家中收入高于隔壁家庭。另外,家中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越多,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 如果减少资金投入量,获得的收入也就相应减少。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还受到国家财政政策的影响,包括税收政策、政府的转移支付等。国家的财政政策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税率来实现的。国家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会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反,如果国家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则将提高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以我个人的家庭收入为例,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对于母亲每月1500元的收入来说,已经不在个税征收的范围内。对整个家庭来说,月收入有所提高。
(5)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方式和制度
其中包括:工资制度、多种微观经济主体的纳税制度、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方式、金融制度、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以我个人的家庭收入为例,改革前,父亲所在的国有企业的福利性分配涉及面较广,如公费医疗、住房分配、托儿所、子弟学校,形式上不仅有货币收入,而且包括实物收入。改革后,国家为了给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减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将这一部分收入不断减少。
4.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要以其价值为轴心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 因为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而价值则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有不断地改进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才能使自己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获得较多的盈利。这对国家、对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②可以调节社会生产。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影响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支出和盈利。因而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促使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从而调节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这种调节作用,从社会规模上对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③可以调节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影响商品的供求。供给按照与价格相同的力一向变动,需求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值规律就是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从而调节着商品流通。
④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价值规律的这些作用,使劳动者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否则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5. 社会主义企业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同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案】社会主义基层企业必须具备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定素质,即具有能符合市场导向要求的经营机制,这样才能同市场经济相适应。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基本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