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04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互补品

【答案】互补品是指必须互相以一定比例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则称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会使录音机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得磁带的需求量下降,录音机和磁带就是互补品。

2. 保税区

【答案】保税区是指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设立的处于国境内,海关境外的特殊区域。它有明显的界限和完善的隔离设施,是一种封闭性综合性的对外开放区域。1990年以来,在上海外高桥、天津港等地己陆续开辟了巧个保税区。在保税区内,为了鼓励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区内的自用设备、为加工而进口的原材料、供转口的货物、加工后出口的产品,免征关税、免领进口许可证、免征工商统一税或予以保税,以利于区内企业搞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和进行两头在外(即原料来自海外,产品销往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保税区内对外商投资给以优惠,对中资企业从事外向型经济活动的同样优惠。保税区鼓励从事转口贸易,并为之提供相应服务。保税区还从事仓储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我国的保税区建设还刚刚起步,但己初具规模,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保税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通向内地的桥梁。

3. 投资需求

【答案】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构成上来说,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一般认为,投资需求主要是利率的函数。因此,为了扩大或缩小总需求中的民间投资需求,政府需要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利率的升降来影响投资。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政府投资的支出,来直接弥补市场上民间投资的不足。除了利率以外,投资需求还是企业各项税收的函数。当企业的税负较重时,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将会降低; 当企业的税负减轻时,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将会增强。投资需求还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当投资环境中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金融体制和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条件较为恶劣时,投资将会缩减、停止或撤离; 当这些条件得到改善时,投资就可能增加。此外,投资需求还受到对未来利润率预期的影响,投资利润率预期看好或看淡,将引起投资需求的上升或下降。

4. 租赁经营制

【答案】租赁经营制是指国家授权机构将企业资产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交付租金,对企业进行自主经营。在租赁经营条件下,国家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租赁形式的经济契约关系,承租经营者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能迅速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承租者为追求自身利益,会产生拼设备等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 而且承租者往往也不具备承担资产损失的经济能力; 此外,在个人和合伙承租情况下,职工和经营者之间还易于发生利益冲突。

5. 简单商品经济

【答案】简单商品经济是指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存在于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附属于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

6.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相互比例关系的总称。通常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消费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经济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客观制约性。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白是否适合本国实际情况; 能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 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 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能否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是否既有利于促进近期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7. 社会总产值

【答案】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己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必要产品价值(v ),三是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m )。社会总产值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总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但是社会总产值指标明显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包含了很多重复计算的产值,二是无法反映经济效益,三是没有将五大部门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

8. 技术进步

【答案】技术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和生活领域内所使用的工具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件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它不仅包括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和方法的完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而且还包括管理制度的改善和管

理水平的提高,采取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改善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技术进步是作为一种渗透性要素作用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上,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系统地改善生产要素的组合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二、简答题

9. 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

【答案】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消费受制于其他了个环节:生产决定消费; 分配、交换制约着消费。但消费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它对其他三个环节也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1)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具体表现为:

①消费为生产提供直接的目的和动力,提供市场供求的信息。

②消费再生产出劳动力,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③消费是生产成果的最终实现。只有通过消费使生产过程最终完成,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2)消费是分配的最终实现分配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分配的结果最终要体现在消费上,而且消费还是分配方式合理性的检验。

(3)消费是交换的目的交换应服从消费的需求,消费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交换的规模和速度,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着交换发展的方向。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重要

特别是随着我国买方市场格局的逐步形成,居民收入因找不到适合需求的消费对象而储蓄起来,加上在消费领域市场化改革中,人们预期到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大,因而降低了开支,增加了储蓄的倾向,从而导致市场销售疲软,直接影响货币的商品回笼,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拉动生产的发展。

10.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答案】(1)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①通过“引进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一定提高

我国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对外开放的起始阶段,“引进来”的比较多,例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对外开放的措施,使我们加快了发展,了解了世界,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②不但能“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实力有了一定提高后,就要进一步把“引进来”同“走出去”相结合,不单要继续引进各种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生产要素,更要能走出去,对外输出相关要素,增强国际双向交往,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