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2政治学原理(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案】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使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而从总体上说,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二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如下:

(1)二者的特征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特征: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②政治改革的特征: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是对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2)二者的方式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方式

a. 暴力革命。暴力革命就是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b. 非暴力革命。非暴力革命就是指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统治阶级不得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性的新旧交替。

②政治改革的方式

a. 综合性改革方式。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

b. 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就是指政治改革者确定其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

(3)二者的目的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改革的目的是政治改革能有效的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政治权力的效能和作用,能够维护政治统治的利益要求。

(4)二者的作用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作用: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 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 政治革命更新政治关系; 政治革命变革政治文化; 政治革命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②政治改革的作用:

a. 政治改革是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b. 政治改革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c. 政治改革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

(5)在政治关系中的区别

①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移易;

②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

2. 中国当代民主党派的构成和阶级性质简述。

【答案】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1)中国一共有8个民主党派:

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②中国民主同盟(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③中国民主建国会(发展重点放在工商界);

④中国民主促进会(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力一面);

⑤中国农工民主党(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⑥中国致公党(发展重点放在华侨):

⑦九一学社(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⑧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展重点放在台湾回留大陆人士)。

(2)中国民主党派的阶级性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是各不相同的:民主党派成立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社会主义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变成了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主要流派。

【答案】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就是政治发展。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的卞题是“现代化”理论。

②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其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③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

(2)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出现了若干观点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重点各异,分析框架和具体结论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但由于其基本宗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因而从总体上看,它们又显现出某些共性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当代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就主要内容而言,只是关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探讨。

②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按照西方政治学家的看法,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趋向,必须确立一个衡量座标。这个衡量座标当然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而将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衡量座标确立起来,从理论上讲,又必须追根溯源,探索它们的成长历史或发展道路。这通常被看作是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

③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就社会背景来说,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出现,起因于西方发达国家左右和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方向的现实需要。因此,它具有一种为霸权主义进行政治服务的工具性质。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性:西力政治发展理论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政治发展道路,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价值体系。理论的本质是把发展中国家重新纳入以美国为霸主的新殖民主义体系,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国。

4. 简述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A. 阿尔蒙德提出的。

(1)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含义:

①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既指普通公民,也指政治团体和其他的社会团体。阶级是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不同的阶级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

②政治活动主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

③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 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