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2政治学原理(一)之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分析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劫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指导感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再把这种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深化检验原有知识或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即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周而复始的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就特定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而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个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和政治现实。政治社会化就是这两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2.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1)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①对内职能

a. 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压迫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镇压他们的反抗,以维护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甚至利益冲突,包括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加以调整。

c. 管理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高效和商品社会化程度较高,以及社会问题的增多,它的管理职能更加突出。体现在联络通讯、水利工程、组织运输等全国性的事务,发展交通设施以及解决环境、社会问题等。

d. 经济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指国家在经济生活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干预。

②对外职能

a. 保卫本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防止外敌侵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种职能它就无法完成其对内职能,也无法实现其他各项对外职能。

b. 掠夺原料产地和占领商品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侵占殖民地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产生了新殖民主义。

c. 发动侵略战争,干涉别国内政。帝国主义国家间,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或争夺世界霸权、区域霸权的战争。

(2)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三个基本职能: ①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②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③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具体来说也可以划分为对内对外职能两个方面。

①对内职能

a. 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化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c.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组织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调整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保持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地发展。

d. 组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搞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e. 组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协调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对外职能

a. 加强国防建设、保卫国家的独立、统一和主权;

b. 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国际环境; c.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坚持对外开放,扩大与国际间的经贸、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的基本力量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发展变化,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和确立了系统完整的新的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国际文件以及各国在对外交往中的普遍共识,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具体表现为:

(1)各国主权平等,是对于国际政治基础和前提的规定。

这一原则首先确认各国主权的完整独立。这就是说,确认各国都拥有完整独立的主权,具体而言,即确认各国的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领土完整。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这是对于国际政治矛盾、纠纷和争执解决方式的主张。它的核心要点主要在于,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纠纷和争执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而反对诉诸战争、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手段。同时,它要求,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之间的一切矛盾、纠纷和争执,无论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性质、程度、规模和范围如何,都应该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因此,一切武力或者武力威胁的解决方式,都是不正当的。

(3)互不干涉内政。

这是对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相互关系中行为范围的限定。这一原则首先表明,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内政与对外关系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所谓内政,即本质上属于国家内部管辖的事务,具体地说,它包括确定社会和政治制度,制定和实施各项法律和政策,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处理国内各方面的事务等等。对于这些事务,国家拥有最高决定权和处置权,因此,它们是一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