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就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某一理论基础,作一深入的学习,力求掌握基本原理。
【答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简要阐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最本质的区别是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转变,主张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主动的学习,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的内核。
③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a.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小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b.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特性特别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2.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 什么是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当今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
【答案】(1)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含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使之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丁具与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
(2)强调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因
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语文课程的改革
a. 第一个里程碑——“文字的出现”
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文字的出现”,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耳相传来进行教育的活动之中。由此,拓展了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使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b. 第一个里程碑——“印刷术的出现”
“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印刷术的出现”,用纸张大量印刷出来的书籍,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c. 第三个里程碑——“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
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教育走向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②现代新型人才观要求语文课程要培养现代人必备的“读、写、口语交际和信息”能力
a. “终身学习”是每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终身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要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基本的。
b. 现代人应该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通常把这几方面的能力统称为“信息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为自己和他人服务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c. 现代社会要求新型的人才是“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见,对一个现代人而言,“信息能力”与“读、写、口语交际能力”同等重要,四者缺一不可。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成为当今国内外课程改革发展潮流
a. 自20世纪七十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各国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传统教学弊端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b. 在我国,教育改革者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4. 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语文教学如何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优势决不可偏废,应该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应当扬信息技术之长,克传统教学之短,努力做到吸众家之精华为语文教学所用。要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必须以下事项:
(1)正确处理好学习内容与信息资源的关系
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人、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