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答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为4个阶段。

(1)第一学段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第二学段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3)第三学段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速。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各,做简单的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4)第四学段

①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②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③自信、负责地表迭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④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⑤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时能力。

⑥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迷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⑦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⑧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 试就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某一理论基础,作一深入的学习,力求掌握基本原理。

【答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简要阐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最本质的区别是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向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转变,主张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主动的学习,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的内核。

③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a.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小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b.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特性特别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3. 简述我国语文教育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进程。

【答案】(1)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为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自19世纪中叶前后,由于晚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

义发展的格局之中,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分化,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表现出疏离传统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转型,出现了现代性。这为我国教育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

(2)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利于教育现代性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使我国教育现代性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获得了自身解放的力量。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是语文教育现代性产生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非地域化”的重要标志。

(3)语文教育现代性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语言文学的变革,特别是晚清以来的白话文运动推动了语文现代性发展,诸如文字的通俗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平民化,将有利于语文教育的现代性的发展。

(4)新文学运动为语文教育现代性发展提供了大量鲜明而具有多样化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个性自由发展思想主题的文本,加快了现代性的步伐。

4. 联系教学实际,试对语文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

【答案】(1)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①从空间角度分析

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最基本的元素,四者立体交叉形成了复杂的多边关系。所谓“教学的相互作用”,就是指这四个元素相互协调,形成协同作用。系统的运行就是过程。

②从时间角度分析

课堂教学总是由若干阶段所组成的独立段落,在进程和顺序上渗透往返,曲折盘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不在于究竟要把它分成多少环节或阶段,而要确定其基本要素。

(2)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定向的过程

教学定向通过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定向开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定向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考虑教师“教”的因素,又要考虑学生“学”的因素。

(3)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①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已经证明,动机是人们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所需要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他们明晰的教学目标作引导。学生越是牢固地掌握教学目标,就越能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来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②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习是艰巨的劳动,并非每堂课都充满趣味和欢乐。在许多场合,学习是不能吸引人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毅力,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