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企业专利组合行为研究是专利实践的需要、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专利行为正逐渐从单一行为转向群行为,具体表现为狭义的专利组合行为和广义的专利组合行为——专利池,而获得竞争质量优势是专利组合行为的动机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专利池竞争特征,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而国外关于专利池的研究主要是从静态角度出发对专利池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从动态角度出发,基于系统论对专利池进行研究。在系统论下,本文提出专利熵的概念用以测度专利池状态。专利熵具体由专利长度、专利宽度、专利关联和专利质量四个状态变量共同决定。从专利质量出发,本文只分析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两个维度。 产业专利池主要集中在通讯产业、网络产业、多媒体产业、家用电器产业和生物制药行业等高技术产业。本文主要从运作阶段、成立时间、成立数量、领域特征和管理机构等几个方面描述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在对典型专利池——无线通讯技术专利池和音视频编解码技术专利池——组成及其竞争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外资专利池组合价值及其竞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专利池最优状态为“宽范围,短期限”和“窄范围,长期限”的组合。 (2)专利池演化路径是向最优专利状态演化。 (3)非专利池状态,与技术所处阶段密切相关。 (4)专利池较非专利池具有较高的竞争质量优势。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 (1)从研究方法上,按照系统论重新界定的专利组合是群专利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包括狭义的专利组合和广义的专利组合。 (2)从研究内容上看,将专利池视为系统进行研究,考察其变化规律。 (3)从理论成果上看,研究发现推动专利池变化背后“看不见的手”是专利最优结构。专利池的演变遵循专利最优结构的演变范式,在演变过程中,会因技术所处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但最终将处于最优状态。 (4)从概念上看,提出专利持续期、专利技术宽度和专利熵等概念。这些概念,从专利组合价值角度对专利组合行为进行分析提供了基础。 (5)从应用成果上看,专利池分布在不同国家,因此在数据准备阶段需要大量数据清理和整理工作。同时专利熵的分析也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计算。在研究过程中,做为应用成果之一,编制了相关应用软件,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相比国外专利池,国内专利呈现以下特征:专利企业众多,专利数量分散;专利有效期短;专利技术宽度小。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专利池组合价值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应逐步提高专利组合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