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文本的大学办学特色实证研究

关键词:办学特色;实证研究;文本;影响因素;相关分析;“211工程”大学

  摘要

大学如何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假设,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力求对我国大学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进行考查与分析。 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理论:大学要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大学自身的发展状况,这影响着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在此基础上,以“211工程”大学办学特色为研究对象,以各“211工程”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文本为研究依据,对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分别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作了分析。 静态分析中,通过词频分析选取“211工程”大学办学特色文本中出现频率高且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并将办学特色中含有这些“关键词”的大学列出;再分别寻找可能影响这些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影响因素”。将上述二者均转换成以数字表示的变量。通过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定量的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大学办学特色之间的相关程度。得到的结果是:以“精神/传统/理念”为关键词的办学特色与该大学的建校时间、前身类型相关度不大;以“学科/专业”为关键词的办学特色与该大学的本科专业数量、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相关度不大;以“实践”为关键词的办学特色与该大学过去的大学类型有关,“院系调整”之后属于理工高校的大学办学特色中常见以“重视实践”为内涵的办学特色;以“服务”为关键词的办学特色与该大学所属部门有关,地方大学常见以“服务地方”为内涵的办学特色。 动态分析中,分别论证了“院系调整”、 “迁址”、 “大学转制”、合并、更名、大学类型的改变等曾经发生过变化的因素对如今“211工程”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定性分析,得到初步结论:“院系调整”虽然削弱了许多综合大学的办学实力,但“院系调整”时代成立的一大批专门学院到今天还显得特色鲜明;“迁址”增强了大学的艰苦奋斗精神特色;“大学转制”有可能使部分大学的办学特色消减;大学合并虽然可以优势互补、融合多元文化,逐步形成新的办学特色,但是原各校办学特色渐渐“褪色”,新合并大学规模过大,特色难以把握;大学更名使原本特色的认可度、知名度得到不同程度的丢失;大学类型转变情况复杂,类型转变不同对办学特色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通过上述两个角度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