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2.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3. 接纳
【答案】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
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5. 操纵
【答案】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小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避免操纵,小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1)如果A 不干预B 的生活方式,A 的选择或A 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
(2)A 限制B ,使B 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 选择的可能性增加;
(3)B 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 的影响;
(4)A 是B 的道德代理人,A 对B 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6. 专业成长
【答案】专业成长是指两方面:一是指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案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理论、服务案主的技巧与价值也不断发展; 二是指社会工作者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促进专业自我的成长。
二、简答题
7. 完整的社会研究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1)选择问题阶段
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二是形成研究问题,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为既有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
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从研究目的、研究的用途、研究方式、分析单位,直到具体的研究方案。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往往要深入实地,要接触被研究者; 或者要设计出实验环境,实施实验刺激和测量; 或者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4)资料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既有对原始数据资料的清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对原始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等的整理、分类和加工工作; 既有对数据资料进行的各种定量分析,也有对定性资料进行的综合、归纳和解读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研究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的方法,再到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成果的质量,都要在研究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
8. 简述社区工作中关系建立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居民,首先是设法建立信任关系和引起谈话兴趣,所以要分层次地展开: ①介绍自己:工作者要准备一两段开场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自我介绍方式。 ②展开话题:在获得对方接纳或不拒绝的情况下,工作者要抓住时机,继续交谈使内容逐步转向正题。注意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从普通、容易回答的问题提问,话题要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再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由浅入深,也可运用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来展开话题。
③维持谈话:为了减少访问对象的疑虑并使其精神放松,应尽旱根据谈话的目标,继续谈话。此时谈话的方式也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尽可能地摸索居民的真实感受。工作者要用心聆听,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理解、提问、测试对象,体谅、周到地关心访问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令其感受到温暖。
④初次接触不要太长,除非他有特殊的个人问题需要及时和深入了解,临别留下进一步联系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联络工作者。
(2)与服务对象谈话的技巧
①选择访问的时间。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选择的时间也应有所区别。
②准备话题,引导访问的开始。如提前了解访问对象的需要。可直接谈论对方的兴趣或展现工作者的吸引力,促使其继续对工作者发生兴趣。
③在谈话过程中要积极倾听,运用同理等技巧增强谈话的有效性。
(3)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的技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