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719新闻与传播理论之《传播学》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知沟”形成的前提及主客观原因。
【答案】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变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条件,((芝麻街》节目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节目接触和接触用最多,产生更好效果的仍然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因此它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1970年,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的概念:“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史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1)“知沟”形成的前提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因此,“知沟”形成的前提是社会上经济地位的差别。
(2)“知沟”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①传播技能上的差异一一获得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②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一一知识储存越多,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越快;
③社交范围的差异一一社交范围越广,人际交流越活跃,获得知识的过程越能加速;
④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一一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越高。;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一一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
2. 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答案】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发明的意义
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
②文字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3. 大众传播中的守门人具有怎样的功能?
【答案】在大众传播中,守门人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为: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育旨。
(1)检查功能。守门人是传播通道上的检查者,他对试图通过关卡的信息有要求其出示“证件”并对“包裹”进行查看的权利,并由他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人大众传播渠道。
(2)加工功能。守门人对信息的加工有三种形式:①要求传播者按照他的意图加工; ②指令别人依据他的意图进行加工; ③他自己亲自动手加工。
(3)评价功能。守门人是信息的评价者、赞赏者。这种评价既涉及对传播者劳动成果的肯定程度,也关系到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和信息覆盖面、传通面。
(4)导向功能。检查、加工和评价功能的释放,对传播者和受众的先前传播、接受行为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亦即具有导向的功能。
(5)桥梁功能。守门人处于传播者与受众的中间地带和交接点,具有桥梁的作用。优秀的守门人,往往既是传播者的良师益友,又是受众的忠实代言人; 既是大众传播的忠诚卫士,又是沟通产销关系、密切传受感情的精明商人。
4. 魔弹效果论是杜撰的吗? 为什么?
【答案】魔弹效果论不是杜撰的,原因主要如下:(1)新兴的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公众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恐惧心理。(2)赫斯特报系与美西战争,《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发恐慌等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果。(3)世界大战后交战国的宣传研究普遍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4)社会科学家们关于大众传媒对儿童影响的研究强化公众对媒介的恐惧。
5. 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传播谋略运筹和决断的原则
(1)有用原则
传播谋略的有用原则是指传播者能够“有意利用媒介内容来影响或控制”人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出反应”。好的谋略应是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调整关系的最好方式、治理社会的最好手段、吸引受众的最佳形式。
(2)有利原则
它要求效果最好; 耗时最少; 耗力最小; 开支最少; 风险最小。
(3)有理原则
策划和制定的传播谋略,一要合法,即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法规; 二要合律,即符合传播规律、遵循传播规则; 三要合情,就是遵循道德观念、尊重文化习俗、顺应民意民情; 四要平衡,即能使各种矛盾、力量、权益处于相对缓和、稳定的状态。
(4)有节原则
有节是指传播谋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适当节制。它可以是对谋略运用的合理控制,也可以是对谋略进程的适当限制。一句话,它是谋略实施中掌握火候、注意分寸、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的准确把握,是一种处事不惊、方寸不乱、灵活巧妙、不露痕迹的“掌舵术”。
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原则,既是人们对谋略进行先期策划的依据,也是人们对谋略运用进行后期评估的标准。掌握和遵循这些原则,就可以使我们不仅知道而且懂得如何选择最有效的传播谋略。
6. 什么是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他们关注象征符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认为自我和社会共识都形成于符号互动之中,这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的研究取向。这一立场也成为后来美国本土学者批判管理学派的重要理论资源。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从经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这与之后大众传播研究中经验主义成为主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芝加哥学派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在民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沃尔特·李普曼。
二、论述题
7. 传统上媒介监管有哪几种模式? 在全球数字传播环境下,媒介监管发生了什么样的范式转变?
【答案】(1)传统的媒介监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媒介内部管理,一类为媒介外部监管。
①媒介内部监管包括行业控制、媒介经济控制和媒介组织规章制度控制。
a. 行业控制指新闻行业组织运用行业章程、公约对本行业进行管理。其方式主要有:制定统一的章程、公约与规范,要求行业内成员严格遵守; 建立有关组织机构,对行业内相关事务进行处理; 组织调查行业相关情况,如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社会对行业的评价等,进而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措施。
b. 经济控制指媒体的资产拥有者利用经济手段对媒体传播活动进行干预与控制。媒体的经济所有者直接控制整个媒体的传播活动。媒体具体的经营方针、规章制度等都受其影响
c. 媒体内部的各类控制主体通过媒体内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组织的传播活动。规章制度监管和控制是前两种管理方式的实现形式。
②媒介外部监管主要有政治控制、利益群体的控制和社会监督控制三种。
a. 政治控制指政府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对媒体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政治控制的手段有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限制或禁止某此信息内容的传播、以及对传播事\}I}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等。
b. 利益群体的控制主要是经济势力以及其他社会权利主体对媒介的影响。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和大的利益集团对媒介组织运作施加的各种影响。
c. 社会受众施加影响的方法有个人的信息反馈; 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诉诸法律和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