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612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2.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3.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4. 贵族沙龙文学
【答案】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 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 掐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5. 《抒情歌谣集》
【答案】《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悟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 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6.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7.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8.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二、简答题
9. 现实主义文学还有生命力吗?
【答案】纵观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有生命力、经得起时间淘洗的作品,大都是坚持了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勇气和胆识的,努力维护了文学的自由审美品格的作品。
(1)作家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和审美立场,能达成某种超越性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就是对时代生活、人民疾苦和普通人命运的密切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密切关注,对民族灵魂的密切关注,为此它勇敢地面对,真实大胆地抒写,以至发出怀疑和批判的声音。一些作家早就在抵制直接的、短视的、配合式的创作,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
坚持直面、大胆地写出真实,塑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由于作家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审美的立场,于是对人性人道的思考就往往会逸出“政治”的堤坝,无意中与“时代”抗辩,达成了某种超越性。
(2)现实主义精神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现实主义精神应该是变动不居的,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才能保持它的活力和张力。在经历各种文学流派创作观和表现手法的冲击之后,西方现实主义在继承以往现实主义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传统以及某些基本创作原则的同时,不断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放性。从文学主题上看,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开始积极吸收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养分,重视探索人的全球境遇及其生存意义,积极寻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途径,在现实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并为克服它们的弊端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尝试。这种改变和新尝试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散发出新的生命力。最有分量和最有价值的文学,应该是关注人的存在境遇,展示民族的灵魂和心史的,直指人心的,具有形而上追求的文学。越是这样,在这个物化的时代,文学就越是不可替代,就越有生命力。
总之,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大转型的时期,同样也是一个与世界文化碰撞、融合、重构的时期,这不仅是作家创作的难得机遇,同样也是作家面临的最大困难,现实主义怎样发展,却是需要继续不断探索的新难题。
10.《百年孤独》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
【答案】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1)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
《百年孤独》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下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小说将奇迹显现、鬼魂形象、荒诞不经的情节穿插于故事之中,展示了一个虚实融合、人鬼混杂、现实与超自然现象并存的魔幻世界,形象地审视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充分体现了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特征。
(2)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并在叙事角度上进行了创新
小说借鉴了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运用离奇的想象、梦幻以及梦吃来表现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叙事上,站在未来的角度进行倒叙,但是在故事展开中又采用了顺叙进行叙事,将再现与审视、魔幻与真实、未来与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既配合了作品魔幻的特征,也很好地展开了对史诗性题材的开掘。
(3)独特的象征手法
《白年孤独》展示的是一个神话世界,它拥有一个象征性的神话纤构,小说通过各个富有象征性的场景以及情节,暗示了哥伦比亚的社会历史,从而唤醒人们,走出拉美的落后困境,不仅具有魔幻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次上看,表现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的现实矛盾,传达出作者对拉美深层民族精神与心理的开掘与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