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10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2. 《阿维斯塔》
【答案】《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3. 《恶之花》
【答案】《恶之花》是波德莱尔于1857年创作的诗集。它完美体现了波德莱尔的创新精神:一方面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另一方面他也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全诗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中,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
4. “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二、简答题
5. 简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
①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②第二次高潮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的法国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③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
6. 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吗?
【答案】安娜不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1)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2)安娜是一个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女性形象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在和握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此后,她身上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3)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他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灵魂”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不无肯定的描写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另一面又让安娜带着犯罪的痛苦走向死亡。“我”就是作者一贯探索的那个永恒的道德原则,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善与人道。安娜的追求尽管有合乎善与人道的一面,但离善与人道的最高形式——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作者对安娜态度矛盾的根本原因。
7. 试析索因卡的创作倾向。
【答案】索因卡是一位思想非常敏锐,自觉追求艺术创新的当代非洲作家,其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索因卡的创作在思想倾向上,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①索因卡关注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非洲本土传统与西方欧洲文明的冲突,揭示当代非洲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殖民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②索因卡的创作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索因卡崇尚自由,反对各种形式的奴役,并曾因为参加反对暴力和恐怖的斗争而被非法关押,这一经历极大地影响到其创作倾向。对他而言,文学创作就是为自由而战的武器。在创作中,他批判种族歧视,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抨击政治的腐朽,嘲讽社会的各种荒谬现象。
(2)在艺术追求上,索因卡的创作也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倾向
①索因卡始终以非洲文化为基础,不仅善于从非洲生活中选取创作素材,而且还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非洲文化传统因素,例如舞蹈、宗教仪式、假面舞、哑剧和音乐等,从中提炼出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方式。
②索因卡因为长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过,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如象征主义诗歌、荒诞派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意识流小说等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培养了其大胆创新的自觉意识,努力尝试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与非洲本土艺术的表现形式予以融合。
8.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战争描写有何时代意义?
【答案】《大胆妈妈》是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创作的一出历史剧,时代背景是德国三十年战争。剧中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她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哑女,拉着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视为谋生的途径,发财的来源。这个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的女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为谋生不怕冒险、不计后果的女人的悲剧。
(1)大胆妈妈的孩子都有影射时代的意义,体现了作者构思的机智
大胆妈妈的孩子们是一群“杂种”,他们所认识的父亲,并非都是亲身父亲,在别人看来这是十分奇怪的,大胆妈妈却认为这很“自然”,因为决定这个家庭的,不是“种族”因素。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精心构思出来的。
(2)哀里夫被母亲称为“芬兰魔鬼”,说明他的父亲是芬兰人
施伐兹卡司(“瑞士奶酪”的谐音)这个名字表明,他的父亲是个瑞士人。卡特琳是“半个德国人”,由于遭受士兵暴行而失掉语言能力,可在残疾人身上人性犹存。
(3)卡特琳在布莱希特戏剧人物画廊里是一个独一无二、很有说服力的形象
因为哑,她只能用行动表达人生信念和对生活的认识,她用行动表明,她反对大胆妈妈那种小人物面对战争无能为力的信条。卡特琳这个形象体现了那些被法西斯驱逐出家园,遭到迫害的德国反法西斯战士,在无法用语言向德国人民说话的情况下,仍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品质。
9. 请以卡夫卡的作品为例,概述其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案】卡夫卡是一个思想和创作都极其复杂、矛盾的作家,也是一个艺术风格极为独特的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征主要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