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7外国文学(欧美文学)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创作短篇小说《一个文官的死》的作家是______。

【答案】契诃夫。

【解析】《一个文官的死》是契诃夫于1883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小说通过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小人物,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2. 苏联文论家巴赫金从______的小说创作中提炼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

【解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3. 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__。

【答案】《吉檀迎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迎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迎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名词解释

4.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5.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

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6. 《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案】《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 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7. 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8.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隋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三、简答题

10.谈谈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的一种人物形象类型,反映的是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精神特征。“多余人”这个专有名词在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发表后广为流传,之后他还在中短篇小说《僻静的角落》、《雅科夫·巴生科夫》和《阿霞》中塑造了“多余人”形象韦列季耶夫、巴辛科夫和H •H ,进一步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多余人”形象画廊。而《罗亭》和《贵族之家》中罗亭与拉甫列茨基的出现,标志着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塑造到达了新高度。

(1)《罗亭》中的多余人形象

《罗亭》中的主人公罗亭是一个多余人形象,具有多余人的性格和精神特征,但是他更多地表现出多余人的积极思想和进步意义。他性格中突出的特征就是言语和行动的矛盾,因此被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反映了知识分子理想与现实的脱离。他赢得了美丽勇敢的娜塔利亚的芳心,却为了遵从娜塔利亚母亲的意志而放弃幸福,他曾创办农业、水利、教育等20多种事业,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跟其他多余人形象不同的是,罗亭在思想上具有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优点,他聪明、高尚,热爱自由,思想进步。理想坚定,充满热情,关心人民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拆射了19世纪40年代活跃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

(2)《贵族之家》中的多余人形象

继《罗亭》之后,他又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贵族之家》,再次塑造了一位多余人形象。《贵族之家》的主人公拉甫列茨基正直、善良而又软弱,他克服了罗亭身上的一些缺陷,能够清醒地看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表现出对祖国与人民的深厚的热爱之情。但是,他无法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贵族社会和更加腐朽的农蚁制度,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不能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最后甚至葬送了自己的爱情。通过描写他与丽莎的爱情悲剧,以及披露贵族世家的丑恶历史,作者揭示了贵族地主背离人民的本性与被人民所抛弃的历史必然性,预示了贵族阶级无法避免的灭亡结局。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屠格涅夫在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即将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清醒地认识到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时代的局限性,而为其历史作用进行了总结性表现。

总之,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系列的正面人物,他们不同于19世纪早期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塑造的多余人形象,也有别于其后冈察洛夫塑造的奥勃洛摩夫这个多余人形象。他们大多具有高尚的道德,主观上具有积极探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但是他们也有很多性格方面的弱点,无法摆脱贵族的思想特点,脱离人民,高傲与浮躁,致使他们无法实现理想与抱负,成为远离社会和人民的多余人,成为“适时的而且做了不少好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