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新文体”? 它有何特征?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它具有以下特征:
(1)基本特征
平易畅达、语言丰富(哩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2)历史渊源
既是对晚汉魏晋文风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作者思想解放的产物。
(3)效果与社会反响
许多人以为是新事物,竞相学习与仿效,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视其为野路子。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这种文体,曾经长期为中国报刊所采用。但是,梁启超的文章也存在过于庞杂和过度夸张等不足之处。
2. 简述共产党帮助及主持下创办的国民党报刊。
【答案】国民党实行改组、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在全国范围迅猛发展起来,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机关报。
(1)《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的刊物,前4期由共产党员毛泽东任主编和编辑; 第5}-14期先后由沈雁冰(茅盾)、张秋人编辑。1926年停刊。内容上,《政治周报》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发表不少政论文章和通讯报道; 并辟有“反攻”专栏,抨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
(2)汉口《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和汉口《中央日报》
①《楚光日报》
该报于1925年3月24日在汉口创刊。创办人及经理为共产党员董必武、总编辑宛希俨,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汉地区出版最早的革命报纸,“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停刊。②《汉口民国日报》
a. 该报于1926年11月25日创刊,初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旋兼作武汉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报。社长董必武,总经理毛泽民,总主笔先后为宛希俨、高语罕、沈雁冰(茅盾)。编辑、记者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实权全部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
b. 在办报方针、宣传内容以及经营管理上,该报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积极宣传国共合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