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58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普罗提诺的“流溢”
【答案】普罗提诺的“流溢”是指“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因为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而“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它既不追求仟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仟何东西。这些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也可以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2. 归纳法
【答案】归纳法是认识事物过程当中使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四种形式:①简单枚举归纳法,通过把若干确定事例归入类属而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②直观归纳法,把特殊事例当作对抽象的一般结论的例化而加以把握的过程; ③淘汰归纳法,通过淘汰不相容的一般结论而得出一般结论; ④完全枚举归纳法,涵盖归入一般结论的所有事物的枚举法。在归纳中,普遍是从特殊的东西推导出来的,结论超出了它的前提的内容。因此,归纳论证的结论一般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归纳问题现在依然是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3. 四假象说
【答案】“四假象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哲学观点。他为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是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根源是认知主体的幻觉。培根把这些虚幻的假象分为四种“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个理论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求得真知,根本就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种假象正是人们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
4. 普罗提诺的“灵魂”
【答案】普罗提诺的“灵魂”是指他认为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作为第三本体的灵魂即柏拉图所说的世界灵魂,它是一种能动力量。其能动性表现为变动不居,活跃于各个领域,既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相一致的理智和太一,又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不一致的低级对象。当它与理智和太一相通时,它复归于原初的统一,它是一; 当它被分割在个别事物之中时,作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内部动力,它是多。因此灵魂既是一,义是多,但不像理智那样,是一和多的统一。
5.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一个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论证如下: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要在思想中存在,在实际上也要存在,否则,就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发生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法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康德指出“存在”并不是一个谓词,否定了本体论证明。
6. 黑格尔的反思
【答案】黑格尔的反思是指反复思考直接呈现在心灵中的事物,并产生关于它的思想。反思从直接给予的事物开始,再发现事物背后本质的和有意义的东西。反思涉及思维的思维。心灵根据同一性、差别、非矛盾和充足理由的原理来反思事物的本质。他认为,反思是局部的,只提供关于对立面的知识,而非本源的知识,它仍然保持规定的孤立有效性,而固执在对立中。反思是知性思维通往理性思维的桥梁,它不同于思辨,思辨是整体的,能提示对立的根本统一。
二、简答题
7. 简述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答案】(1)实体观的理论前提
黑格尔认为“实体性中是既包含着共相或认识本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认识对象的直接性。”如果把自我作为辩证运动的主体,会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他认为辩证法存在于整个绝对理念的运动之中,而不仅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它也是事物本身的客观运动,主观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2)“实体即主体”的提出
黑格尔结合了实体概念(用以表示客观对象)与主体概念(用以表示主观意识),得出“实体即主体”的论断。他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理解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主体。”他用这个命题把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并确立绝对精神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主题。
(3)实体观的发展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斯宾诺莎实体与费希特自我意识的统一。
①对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的继承和发展
a. 黑格尔接受斯宾诺莎的实体观,认为实体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相反,人的意识在实体之中;
b. 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不同的是,黑格尔是绝对唯心论者,认为精神实体才是唯一的实体,所以,他称宇宙实体为绝对精神,认为实体的精神性使之成为主体,主体的客观性或存在性使之成为实体;
c. 根据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他克服了康德将主观与客观分离的观点,肯定了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反对康德把主体只看作自我意识的活动而不是实体的观点。
②对费希特的实体观的继承和发展
a. 黑格尔接受费希特的自我,认为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其特征是能动性,它自己设定自身,并在克服矛盾对立面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和完善自身。只有经历了辩证发展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实体才是全面和绝对的;
b. 黑格尔肯定实体是运动变化的主体,而不是永恒不变的。他的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存在。
8.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答案】“流溢说”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普罗提诺哲学的重要概念,用以说明“一”生万物的方式。
(1)概念
“流溢说”是指“一”不动地产生其他本体的生成过程。从肯定方面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一”因完满而流溢,因流溢而产生一切。
(2)内容
①“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一”是完满自足的。
②“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但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身。
a. “一”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一”唯一的直接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b. “理智”能够流溢,流出的影像是“灵魂”。灵魂是能动的、不朽的,可以轮回,可以流溢。
c. 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没有仟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
(3)评价
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改造,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虽然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它不仅用内在的流溢关系解决了柏拉图因分有或摹仿而遭遇的难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早期希腊哲学的“生成补偿”观念。
9. 卢梭的契约论思想。
【答案】卢梭的契约论思想集中体现在1762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
(1)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不是在进入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中制定的,而是在社会中制定的。人们两次制定契约:第一次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国家政权,其结果是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 第二次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制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们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政权。只有第二次制定的契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即,社会的全体成员在平等的条件下的自由选择。